歲月年輪,十年一記。
生產總值接連跨越,產業規模不斷增強,產業效益不斷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以產業優勢蓄勢高質量發展“蝶變”,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23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439.33億元,財政收入從2012年的210.6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358.5億元。
十年來,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5.8:66.5:27.7調整為2021年的4.3:49.5:46.3。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比2012年提升18.5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由2012年的14.2%提高到2021年的35.9%,增加了21.7個百分點。
十年來,產業集聚不斷增強。我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高端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分別獲批省第一批、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生物醫藥、關鍵電子材料、新興軟件及服務等相繼獲批省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專項。當涂縣智能家電特色產業集群、含山縣綠色智能鑄造特色產業、和縣化工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被認定為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慈湖高新區獲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
十年來,重點企業飛速發展。我市積極推進馬鋼與中國寶武、華菱星馬與吉利集團戰略重組,鋼鐵、汽車兩大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煥發新生。寶武馬鋼“1+8”產業基地建設扎實推進,馬鋼新特鋼項目、寶武特冶馬鞍山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同時,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加速成長,同興環保、華騏環保、山鷹國際北歐紙業首發上市。
十年來,統籌產業高質量發展能力不斷提升。我市堅持招大引強上增量、扶優扶強活存量、聯大融強增總量,連續開展“產業升級突破年”“項目攻堅年”等活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聚焦優勢主導產業和特色新興產業,打造“1+3+N”產業集群升級版。同時,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節能環保、綠色食品、5G通信通訊、半導體等新興產業集群迅速壯大。此外,項目支撐強勁有力,蜂巢動力電池、天能新能源、中聯重科、格力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加快推進,奧克斯空調等項目建成投產。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揚帆;任重道遠,還需策馬揚鞭。我市將在拉高標桿中爭先進位,在加壓奮進中跨越趕超,在攻堅克難中開創新局,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中全力奔跑,為全力爭做“三高地、兩先鋒”,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貢獻產業力量。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衣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