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鄔 剛
通訊員 谷紅銀 趙文翔
8月30日,在寶武特冶特種冶金材料馬鞍山基地項目現場,挖掘機、打樁機等大型機械運轉不停,工人分布在各個點位忙著清表、土方挖運等施工作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寶武特冶特種冶金材料馬鞍山基地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項目預計明年10月建成。建成達產后,可形成年產約14.63萬噸鋼錠的生產能力,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2億元。二期項目主要建設電渣重熔車間、成材車間等。
“為了保證項目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我們加大了人力、機械投入力度。每天有100多名工作人員忙碌在施工一線,10多臺大型機械設備同時作業。”施工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項目樁基施工完成80%,施工正在有序推進。
速度是一步步搶出來的。我市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快馬加鞭趕進度,集聚資源、集中力量推動重量級項目提速提效。
項目跑得快,關鍵在調度。我市創新項目管理“戰法”,篩選“七未”項目清單,依托重點項目信息管理平臺,開展項目全流程管理服務。建立投資“賽馬”激勵督促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七未”項目周調度機制和項目全要素保障機制。今年以來,我市梳理“七未”項目323個,目前已銷號203個,解決率62.8%。
抓有效投資,政府既要做好“店小二”,更須當好項目“管家”。我市建立的重點項目建設“周通報”制度,所有重點項目建設的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問題解決進度、項目調度層級、負責單位等信息均記錄在冊,一目了然,便于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重大項目的高質量實施,離不開資源要素的高質量保障。同樣,要素資源也是產業轉型和制造業倍增的重要支撐。
一面是產業優化升級的迫切需要,一面是要素資源緊缺的現實問題,如何有效化解這一矛盾,將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我市發揮畝均效益評價牽引作用,堅持“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相結合,促進優質企業做大做強、潛力企業提檔升級、低效企業轉型退出。
“畝均論英雄”改革,不僅有效推動了產業升級,同時也優化了土地等要素資源配置。我市成立專班,加快清理處置閑置低效用地。原市橡膠廠低效用地地塊等一批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得到解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組建馬鞍山產業學院,圍繞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通信通訊、半導體等四大產業鏈,打造“政府主導、學校主體、企業參與”的產教融合平臺,為我市本土企業提供專業對口的人才供給。探索實施“畝均英雄貸”“設備購置貸”等金融領域改革,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放“畝均英雄貸”85筆,共計35.4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為破解要素瓶頸,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畝均效益評價的基礎上,又創新開展了鑄造產能綜合評價和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為制造業三年倍增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短評
項目為王,實干為先。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很大程度體現在集聚發展要素的投資項目上,尤為關鍵的是重大項目。
抓好重大項目投資建設,是提振發展信心、增強發展底氣的關鍵一招。我市項目管理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綜合運用現場調度、會議調度、專項調度、信息平臺調度等方式,全力以赴解難題,推進項目落地落實、快投快建、達產達效。
項目建設快馬加鞭,離不開要素跟著項目走的體制機制保障。我市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項目轉,想方設法加快項目建設,千方百計激發投資動能,讓一個個重大項目早開花、結碩果。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我市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以大干快上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以苦干實干增強經濟發展動能,以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為抓手,推動經濟平穩發展、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