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安縣汊河鎮相官村黨總支書記王超,趕到南京市考察一家餐具洗滌企業。在悶熱的車間里,王超仔細察看生產流程,詳細詢問市場銷路,大顆的汗珠不停滴落,身上的衣服早已濕透。他擦了擦臉上的汗,對同行的記者說:“如果這個項目能在我們那落地,每年能給村里帶來20萬元的收益,解決了50多名村民就業問題。 ”
王超是土生土長的相官村人,2007年從安徽大學畢業,進入合肥一家大型裝修公司工作。幾年后,他在合肥買了房,開了公司,結婚生子。他的經歷曾與那些考出農村在城市奮斗的勵志故事,沒有太多不同。
人生的轉折發生在2017年。有一天,王超的母親打來電話,告訴他父親突發重病。放下電話,王超就趕回老家照料父親。作為家中的獨子,有了這一次經歷,他決定放棄省城的工作,留在老家擔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
初回家鄉,王超接過父親的種子生意,又承包了50畝稻田,事業重新起步。但是,看著“空空蕩蕩”的家鄉,想到活力四射的大城市,強烈的反差讓王超心里不是滋味。要把家鄉建設好的想法,在心中慢慢發芽。王超找到時任相官村黨總支書記:“書記,這些年我在外面念了些書,也開過公司,現在想幫村里做些事,用我所學所識回報家鄉。 ”書記頓了頓說:“你念了那么好的大學,自己又開公司當老板,見過世面,怕以后村里留不住你。 ”被拒絕的王超沒有泄氣,后來又找了書記3次。他的執著打動了書記,被吸納到村里擔任綜治專干。
農村工作靠情懷,更靠實干。村里安排王超聯系程莊、金郢兩個村民組,幫助貧困戶脫貧和村民組發展。上任第一天,他就開始逐戶走訪,問情況、送政策、解難題,一個半月走完了兩村組的100多戶村民家。他琢磨,要徹底解決貧困戶和村里發展的難題,必須要因戶施策、因地制宜。
村民程國志患有慢性病,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王超把他介紹到附近的工廠工作,每月工資有4000多元。 “多虧了王書記幫我找工作,從單位騎車到家只要十幾分鐘,現在既能掙錢又能顧家,成功脫貧了。 ”程國志充滿感激。
75歲的留守老人陳積芳獨自生活,王超和她結對,定期送去米面菜肉,幫她打掃家庭衛生。陳積芳逢人便夸:“小王就像我親兒子一樣對我好。 ”
肯干會干實干,讓王超贏得了鄉親們的認可,上級組織任命他為相官村黨總支書記。 “農村工作關鍵在黨支部,黨支部工作關鍵在黨員干部。 ”王超認為,鄉村振興對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層黨組織需要補充有干勁、有知識的“新生力量”。為了相官村的后續發展,王超在村里尋找學歷高、工作踏實的年輕人。在去年的相官村“兩委”換屆中,王超順利連任村黨總支書記,還選優配強班子,新的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4.5歲,學歷均為大專及以上(含在讀)。
多年在城市學習、工作的經歷,讓王超清楚地知道,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發展。 2020年,王超招引小李莊智能聯動溫室大棚項目,項目需要村里投資400萬元,相官村只能湊出200萬元。 “以前在城里做生意能合伙,這個項目能不能也拉其他村子合伙干? ”為了拿下這個“大項目”,王超聯系了臨近的唐橋村、文山村、張堡村、陳塘村4個村。一聽有項目能賺錢,大家一拍即合,最終商定由5村共同參與聯建,從而順利拿下了項目。項目建設完成后,由來安縣威光綠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運營,開發西紅柿、草莓、西瓜等產品。去年項目為相官村分紅20多萬元。
“企業需要什么,村里資源有什么,就一起做什么。 ”在王超的謀劃下,相官村建立村企聯席會議制度,先后和村內3家企業在資金、資源、勞務等方面開展聯建,形成“問題共擔,利益共享”的發展新格局。相官村根據企業需求,先后整合項目資金300余萬元,通過建設項目基地、投資入股等形式與企業展開合作,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王書記有文化,見的世面多,發展村子有辦法。”相官村村干部徐培文佩服地說。
村子的發展越來越好,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相官村的集體經濟從2019年的21萬元增長至2021年的70萬元。相官村也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首批“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安徽省“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等榮譽。“王書記和村‘兩委’為村里付出了很多,在他們的帶領下,相官村景色美、生活好,大家伙的生活都很滋潤,相信以后的日子也會越來越紅火。 ”相官村村民耿有芳說。
·記者手記·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青年是希望。王超從城市回到鄉村,帶著知識見識回報家鄉,為相官村的振興奉獻自己的青春與激情。鄉村也是成就人才的大舞臺。王超扎根基層,在為民辦實事中煉就本領,聚焦脫貧攻堅、發展產業、改善人居環境等鄉村發展大事,在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在希望的田野上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記者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