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夏以來,我省高溫過程頻發,特別是8月份以來,持續高溫少雨,旱情不斷發展,威脅秋糧生產。
據氣象部門預測,9月中旬以前全省降水量將較常年偏少,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旱情還將進一步發展,抗旱形勢較為嚴峻。要繼續做好立足抗大旱、抗長旱準備,進一步加強組織動員,強化水源調度,備足抗旱設備,全力打好抗旱穩糧主動仗。
全省高溫日數創歷史新高,降雨量持續偏少
在滁州市南譙區,今年前7個月全區累計降雨量200毫米左右,較歷年同期平均量少43%。尤其是沙河鎮、黃泥崗鎮,7月份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少70%。截至8月19日,全區151座小水庫干涸24座,塘壩干涸914口。當地旱情加劇發展,抗旱形勢日趨嚴峻,農作物受旱面積不斷擴大。
從全省來看,省氣候中心大數據顯示,入夏以來(6月1日至8月17日),全省平均高溫日數38天,較常年同期偏多22天,為歷史同期最多。8月1日至14日,全省平均降雨量32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為1955年以來最少。
8月15日17時起,我省出現雷陣雨,并伴有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受降雨影響,高溫有不小的緩解。但18日起高溫再度增強。19日全省持續高溫天氣,有68個市縣最高氣溫超過37℃,16個市縣超過40℃,最高六安41.5℃。
8月19日至20日,淮北大部分地區和江淮之間出現陣雨和雷雨天氣。各地繼續采取抗旱補灌措施。土壤墑情監測結果表明,沿江以北大部分地區墑情基本適宜,沿江以南地區墑情總體輕度至中度不足,來安、黟縣、休寧等縣局部地區墑情重度不足。
預計23日到26日我省有一次陣雨或雷雨天氣過程。27日、28日沿淮淮北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雨。29日至31日淮北地區和江淮之間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雨。省氣象臺專家介紹,雖然有頻繁的雷陣雨天氣過程,但雨量分布不均,只能有限緩和淮河以南旱情。與歷史常年同期相比,預計8月20日至31日累計降水量沿淮淮北偏少五成至七成,其他地區偏少七成至九成。
相關專家表示,當前問題主要是持續高溫少雨蒸發量大,導致河湖塘庫蓄水減少,旱情加劇。江淮分水嶺及沿江江南丘陵、崗地、山地等受旱地區,距離水源遠,多級提水難度較大。需持續關注高溫干旱對城鄉供水和秋糧作物的不利影響,做好蓄水保水工作。
全省已投入資金7.04億元,灌溉面積超8385萬畝次
南譙區章廣鎮太平集村,地處江淮分水嶺丘陵區,本就是貧水區,此次干旱對這里影響更為嚴重。
“干旱持續的時間太長了,莊稼再不灌溉就要干死了?!睋郊妩h總支書記黃超介紹,村里多個水塘已接近干涸,他們拿出應對方案,多日奮戰疏通了一條長達5公里的溝渠,引水進村灌溉?!敖刂聊壳?,太平集村已挖了16條水渠,購買6臺水泵,全力提水保灌溉,為干旱農田‘解渴’。”
根據當前抗旱形勢,南譙區已做好長期抗旱工作準備,發布水旱災害Ⅳ級響應,成立4個抗旱技術指導組,分赴各鎮實地了解干旱、水庫蓄水等情況。農業農村部門也已成立抗旱應急隊伍,做好在田作物管理技術指導,協助搶修泵站,目前累計搶修村級抗旱泵站50臺次,累計灌溉面積超過18萬畝。
在涇縣,縣種植業技術推廣中心已組建糧食、茶葉、果蔬、植保、土肥等技術指導小組,分鄉鎮巡回開展指導服務。區別不同苗情、墑情、病蟲情、旱情等,分類抓好田間管理技術指導。截至8月17日,全縣已開展抗旱保苗6.1萬畝,科學田管10萬畝次,落實抗旱生產措施16.1萬畝次。
針對嚴峻旱情,省農業農村廳已召開高溫干旱災害應對工作視頻會議,并下發通知要求發動全省農業科技人員做好抗旱保苗服務。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正把主要精力、主要時間投入到抗旱保苗上,全力以赴抓好分類指導、分地施策,把高溫干旱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全力以赴奪取秋糧豐收。
據了解,截至8月20日18時,全省各地共淘井打井24031口,安排農技人員實地開展抗災生產指導21.96萬人次,投入農業抗旱保苗專項資金7.04億元,投入各類灌溉機械55.1萬臺次,灌溉面積8385.73萬畝次。
加強水源調度,落實科學抗災措施
在壽縣張李鄉,連日來該鄉組織的打井,突擊隊深入各個村莊,為旱稻田打井,提供澆灌水源,截至8月21日,已打井超過100口?!胺N糧效益好,今年全鄉新增了不少旱稻,但嚴重旱情面前水源成問題。為此我們全力以赴組織打井,要求不讓一畝稻因旱情死亡,確保全面澆灌到位,奪取秋糧豐收。”張李鄉鄉長陳多田說。
“抗旱保苗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堅決把因災損失降到最低。”南譙區施集鎮河東村黨支部書記盛寶國介紹,目前村組已自籌1.8萬元,組織機械對大殷洼水庫北干渠3.5公里的水渠進行清理,現已通水,保障了照明、夏郢、倉頭3個村民組1300畝水稻的灌溉。
面對嚴峻旱情和持續高溫,秋糧能否再奪豐收?
有關農業專家認為,可以借鑒今年夏糧豐收的經驗。去年部分省份受秋汛影響,冬小麥播種普遍推遲,前期小麥苗情長勢總體偏弱,但通過加強生產技術指導,抓后期田間管理,最終實現抗災奪豐收。因此要充分認識當前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動員各方力量,只要把抗旱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就一定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奪取秋糧豐收。
根據8月14日省農業農村廳高溫干旱災害應對工作視頻會議的要求,各地已組織專家制定分區域、分作物抗災技術方案,落實科學抗災措施。旱情較重的地塊要通過噴灌、溝灌等方式及時灌溉補墑,追施肥料,滿足作物生長需求。對播種偏晚、苗情較差的三類苗及時追施偏心肥,加快苗情轉化升級,提高防御高溫熱害能力。對于水稻生產,采取深水灌溉方式,調節田間小氣候,降低冠層溫度緩解高溫熱害。對于淮北地區玉米、大豆,及時灌溉降溫,通過以水調溫、噴施葉面肥、灌水補墑等方式,積極應對高溫脅迫,努力減輕高溫干旱的影響,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多增收一季大豆”的預期目標。
南譙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密切關注天氣和土壤墑情變化,合理分配農業灌溉用水。結合當前農業生產實際,落實各項高溫干旱農業防御應對措施,以抗旱防高溫為田管重點,組織區農技人員繼續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有效應對高溫旱情,重點保障水稻玉米等主糧作物。
當前,全省各地正加強水源調度,開動一切灌溉設備,千方百計加快抗旱灌溉進度,努力擴大水澆面積。因地制宜多打井、打小井,擴大供水能力,滿足用水需求。同時統籌做好病蟲防控,堅決遏制病蟲害暴發流行,力爭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不減產、非災區多增產。
■ 記者 史力
題圖:8月19日,廬江縣樂橋鎮桂元村村民正提水澆灌農田。
通訊員 左學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