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5日電 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指導省級教育部門用好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機制,主動會同本地相關部門抓好政策細化落實。以寧夏、海南為例,寧夏對招用高校畢業生的中小企業,3年內根據招用人數按每人每年7800元標準扣減相關稅費,對新招用高校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允許其申請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海南對招用高校畢業生、符合相關條件的小微企業,每招用1人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2000元。
聚焦崗位資源開發,教育部組織實施“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截至7月26日,為畢業生拓展就業崗位239.2萬個。教育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中小企業百日招聘”活動,活動共吸引2036家企業參加,總計發布招聘崗位10.7萬個。
針對招聘單位與求職者信息不對稱、渠道不暢通的現實問題,教育部推動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充分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創新供需對接模式,推動中小微企業與高校精準對接,打通求職招聘“最后一公里”。舉辦“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收看人次超1.2億人次。
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關政策要求,啟動實施“萬企進校園”行動,各地各高校主動創造條件,邀請企業進校舉行線下招聘會。今年就業促進周期間,云南教育廳組織“就在民企,職向未來”民營企業線下專場招聘會,總計提供崗位超過2.5萬個。
發揮線上平臺促就業的優勢,今年教育部升級上線“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截至7月24日,平臺已匯集各類崗位資源1208萬個。推出“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發動民營企業廣泛參與,今年已有291家用人單位和1271所高校申報的6381個項目完成首批立項,下半年將啟動第二批項目征集和發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