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胡同里長滿野草,現在新修好的路通到各家門口。”“村里新建了好幾個游園,大家有空都能去轉轉,放暑假了孩子們也有地方玩。”“去年,村集體給每位參加醫保的村民補助100元。”……
談起村里近些年的變化,界首市陶廟鎮趙莊村村民感慨之余,都提起了一個人,那就是他們的致富領頭人——“皖美村支書”“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趙子銀。
2000年,趙子銀開始擔任趙莊村黨總支書記。面對一窮二白的趙莊村,趙子銀把發展思路鎖定在產業結構調整上。
然而,決定發展大棚馬鈴薯種植的趙莊村,在“第一步”土地流轉階段就遇到了難題。
“剛開始村民都有顧慮,不愿意流轉土地。我帶著村干部每天挨家挨戶做工作,后來我們一合計,黨員帶頭干,我們干好了,群眾咋能不愿意跟著我們干?”在趙子銀的帶領下,趙莊村“兩委”班子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成功流轉了村里95%的土地,帶領村民發展種植業,并成立了誠發種植專業合作社。
隨著馬鈴薯種植規模擴大,趙莊村的名氣也越來越響,馬鈴薯成了村里的“金字招牌”。
然而,2017年市場不景氣,趙莊村的馬鈴薯價格低,還賣不出去;2018年又遇雪災,導致大面積減產。這可把大家都愁壞了。
“經過這次挫折,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延長產業鏈才能更好地抵御風險。”趙子銀說,此時,他開始兼任村委會主任。
“2019年,我們利用農業項目扶持資金與企業合作建設馬鈴薯粉絲加工車間和冷庫,延長產業鏈,同時發展食用菌產業,提高土地附加值。”趙子銀告訴記者,村里還與寧國億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技術合作,投資1580萬元建設食用菌棒生產車間。經過幾年發展,趙莊村大棚馬鈴薯種植、食用菌栽培等規模已有3000多畝。
2021年,趙莊村香菇收益139萬元、大棚馬鈴薯收益3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92.06萬元,帶動了40多戶脫貧戶就業增收。產業發展帶動了村民增收,使趙莊村由過去的貧困村轉變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趙子銀也成為深受群眾信任的致富帶頭人。
產業發展讓趙莊村“土地生金”,也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現在不僅我們村的人能在家門口就業掙錢,周邊村不少人也來我們這里務工。”村民趙其文說。
目前,趙莊村投資800多萬元建造的食用菌深加工生產線即將投入使用。村里將圍繞食用菌栽培,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因地制宜優化產業布局。
“我們打算加快食用菌母種研發,成功后向皖北地區大力推廣。”趙子銀說。
(通訊員 李夢宇 記者 安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