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半徑達10米的液壓機器人用機械手負責將鋼錠搬運至加熱爐底的指定位置,同時通過信號控制加熱爐爐門的啟閉,每塊鋼錠由爐底物流跟蹤系統進行跟蹤,加熱爐由自動智慧燒爐系統進行鋼坯加熱,達到加熱要求的鋼錠由出爐機械手完成出爐操作,并給軋制線上料……
8月1日上午,寶武集團馬鋼軌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鋼交材”)車輪軋制二線原料作業區,技術人員正在測試爐前智慧物流系統。
“系統預計8月19日正式啟用。”對于爐前智慧物流系統的表現,設備管理部高級主任師耿培濤贊不絕口,“只要輸入指令即可,不僅能減少人力,還能最大程度避免因人工操作失誤或設備固有缺陷造成的損失,從而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馬鋼交材車輪軋制二線是馬鋼交材主要車輪軋制線之一,于2004年5月正式投產,它是在中國第一條火車車輪生產線的遺址上建設而成,新中國的首件車輪就在這里誕生。
因處于新老系統的交接時期,記者現場見到了老操作系統運行模式。安排軋制時,天車將鋼錠吊運到推鋼機上,由人工操作控制推鋼機推至軋鋼加熱爐前跨,然后人工操作電動夾鉗車將坯料裝爐。加熱爐爐門開啟和關閉以及爐底轉動也由人工操作控制。坯料出爐后再由電動夾鉗車送至軋線入口。
“鋼鐵行業的3D崗位(即風險大、環境差、重復性勞動),職工要佩戴厚重的防護用品,操作機器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進行簡單重復勞動。未來,只要設定好參數,機器人就能完成任務了。”耿培濤介紹,系統運行后,能減少天車工、推鋼工、爐門工、裝出料機械手工等5個3D崗位,極大減輕現場作業的勞動強度。
“這些機器人,不是簡單地被看作‘機器’,而是我們的正式職工。”負責馬鋼交材相關工作的寶信軟件工程師劉志介紹,爐前智慧物流系統正式上線后,機器人也將注冊成為企業正式職工,他們有個共同的稱呼——“寶羅”。“寶羅”是寶武機器人BAO Robot的簡稱。
“寶羅”是個系統工程,包括“寶羅”標準規范、機器人本體、云平臺、互聯接入等,只有符合這些特征,才能稱為“寶羅”員工。
目前馬鋼交材有4臺機器人已經完成注冊,還有4臺機器人在上平臺流程中,這8臺“寶羅”機器人都被賦予了寶武員工號。
機器人“上崗”后,對在崗工人意味著什么?馬鋼交材熱軋廠生產負責人介紹說, “寶羅”能讓員工從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危險系數高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將精力投入到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中,大幅提高勞動效率,是員工未來的助手、伙伴。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