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公共自行車、共享電動助力車共20萬輛;
30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道路上流動著其綠色倩影;
……
坐落于和縣經開區的安徽永安低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綠色低碳行業,深融綠色產業鏈條,深挖綠色創新潛力,僅用6年時間,便從一家小工廠發展成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爭當公共自行車和共享電動助力車領域的領跑者。
“公司去年實現產值1.7億元,今年上半年產值已超億元,在手訂單充足,發展前景廣闊。”7月6日下午,該公司負責人孫繼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得益于和縣經開區對綠色低碳行業以及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視以及對企業的暖心幫扶,公司在綠色發展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順。”
深耕綠色低碳行業
在安徽永安低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車間,整齊擺放著數千輛公共自行車、共享電動助力車,即將發往外省市場。
2016年1月,該公司由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主要從事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研發、制造、集成、安裝、調試等。“落戶和縣經開區以來,公司不斷深耕綠色低碳行業,發展趨勢穩定,從一開始的公共自行車單一產品,發展到目前的公共自行車、共享電動助力車兩大類產品,這兩大類產品均為有樁還車設計。”孫繼平表示。為何堅持有樁?他指出,此舉對車輛管理和市容管理有益,能更好地踐行綠色出行理念。
發展綠色產業是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和縣經開區在大力推進產業含金量不動搖的前提下致力提升產業的含綠量,積極發展綠色產業,用綠色為高質量發展打底,實現了較好的效果。
安徽永安正是和縣經開區推動綠色低碳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正是契合園區的這一發展方向,近年來,安徽永安的發展如魚得水,在公共自行車制造行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深融綠色產業鏈條
在忙碌的公共自行車生產線上方,有一條長長的傳送帶與其無縫對接。該傳送帶從隔壁企業越墻而來,將車架源源不斷地送至安徽永安生產線。“隔壁是安徽永恒自行車有限公司,專門為我們公司供應車架。”孫繼平介紹,“不僅是車架,車前叉、車籃等公共自行車部件也在‘家門口’就實現了配套。”
當年投產伊始,永安就為產業鏈發愁,當地沒有相關配套企業,公共自行車部件只能從外地購買,不僅物流耗費時間,有時還影響生產計劃。
“企業的發展痛點,就是經開區努力的方向。”和縣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李永俊介紹,近年來,和縣經開區專門打造了自行車產業園,并通過產業鏈招商,引來了六七家上游企業,很快形成了公共自行車制造產業集群。如今,很多自行車部件剛從別的企業車間下線,就直接被運到安徽永安的生產線上。
近期,又有好消息傳來。“天能電池項目已在和縣經開區試生產。我們剛剛小批量購進了天能電池,用于共享電動助力車的生產。”孫繼平欣喜地說,“這下,和縣經開區綠色出行產業群發展前景越來越好。”
深挖綠色創新潛力
“好騎,還車真方便!”在和縣街頭,騎行完共享電動助力車,還車入樁,實現自動感應鎖車,不少市民紛紛點贊。
“這是公司開展科技創新,研發的感應化還樁技術。”孫繼平介紹,不僅如此,最近數百輛嶄新的公共自行車也在街頭上崗,市民普遍反映騎行體驗舒適。
作為綠色出行產業群的一員,近年來,安徽永安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加大人才投入,研發新技術,提升產品性能,不斷滿足用戶需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和縣經開區不遺余力做好幫扶,出臺相關政策助力安徽永安等“專精特新”企業走好發展“新”路。
今年以來,孫繼平又盯上了“新”目標。“現在,氫能自行車已經在常州等城市投放。這是一個前景非常廣闊的市場。安徽永安正在認真檢視自身軟硬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積極挖潛,為未來具備氫能自行車批量化生產能力做好準備!”
記者 謝福星 通訊員 胡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