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和縣經開區實現億元以上簽約項目42個,總投資額超200億元。”7月5日,和縣經開區管委會招商局局長湯慶華拿著一組招商數據告訴記者,這些沉甸甸成績的取得與園區上下持之以恒推進產業升級密不可分。
如何推動產業升級?面對“制造業三年倍增”背景下園區發展的全新課題,和縣經開區“以變應變”,通過做深做實“產業升級”文章,“變閑為寶”“變舊為新”“變只為群”,催生新動能新優勢,從而進一步加快園區高質量發展步伐。
“變閑為寶”:閑置土地資源再生“金”
項目建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項目落不落地,土地是“先行棋”。然而,在實際建設中,卻存在著“有項目的企業找不到地方上馬,一些土地、廠房閑置得不到利用”的窘境。如何破解這一困境?和縣經開區的答案是:騰籠換鳥、變閑為寶!
總投資15億元的晶飛科技就是該政策的獲益者之一。和縣經開區采取“騰籠換鳥”的方式將一處56.8畝的閑置土地租賃給晶飛科技,使得該處沉寂多時的荒涼地塊得以盤活、煥發生機。該項目于2020年9月簽約施工,創造了項目當季簽約、當季開工、當季竣工、當季投產、當季銷售、當季創匯六個“當季”和縣項目建設新速度。
變閑為寶,晶飛科技不是孤例。“近年來,園區高舉畝均效益評價‘指揮棒’,堅持嚴把項目準入與低效落后企業退出并舉,實現低效企業‘騰籠換鳥’。”和縣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李永俊表示,去年,通過“一企一策”分類盤活14家企業低效用地共計1287.8畝,嫁接晶飛科技、風電葉片等14個高質量戰新產業項目,年新增稅收約8000萬元。今年已經排出18家收儲計劃,預計能夠盤活低效用地不少于1100畝。
“變舊為新”:技改讓老企業“開出新花”
7月5日,在和縣經開區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安徽硅寶有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大院內一排排粗壯的樁基高聳,該企業為引進全新生產線而開建的新廠房正在緊張施工。
“為了進行技改,我們已經拆除了4條老舊生產線。”該公司副總經理劉永生表示,企業投資8000多萬元用于技術改造,等新廠房完工,還將拆除另外的5條老舊生產線。“我們還將新建研發大樓以及立體化倉儲廠房。”劉永生對技改后的“新硅寶”充滿期待,新建的生產線具有很高的自動化、智慧化水平,預計年產能將提升40%。
實施技改的不僅有硅寶有機材料,相隔不遠的華星化工也積極擁抱產業升級,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在華星化工,產品生產全流程實現自動化。曾經污染嚴重的農藥生產企業,現已蛻變為“國家級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示范單位”“全國專利工作交流站”,廢水排放達到國家一級標準。
“環保倒逼企業向‘綠色’轉型,我們淘汰了很多落后產能,并相應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改造,投資4968萬元打造數字化智能包裝車間。這些舉措得到了相關政策扶持,也讓我們的發展更有底氣。”企業負責人顏澤彬表示。
技改,不僅讓老樹“開出新花”,也讓新樹更加枝繁葉茂。“今年,園區將全力推進東爵有機硅等企業完成技改。”李永俊介紹,2022年預計累計新增產值66億元。
“變只為群”:產業集群成鏈助企“乘風破浪”
“鏈”上發力,蓄勢崛起。近年來,和縣經開區立足“一區多園”推動產業聚集,延伸產業鏈條,“鏈”就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助企“乘風破浪”。
這兩天,安徽晟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半年產值新鮮出爐——22億元,接近去年全年27億元產值!這個成績相當耀眼,晟捷集團內審經理陳斌感慨道:“近年來安徽晟捷的跨越式發展,與和縣經開區大力推動化工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密不可分。”
“一指用力”莫如“握指成拳”!和縣經開區通過打造產業集聚平臺,強化產業發展要素保障,培育了一批骨干企業(集團)和重點產品,安徽晟捷就是其中一家。2022年1月,和縣化工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基地)正式獲批為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目前,集群(基地)已集聚企業36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9家,累計實現產值115億元。”和縣經開區黨工委委員何曉剛介紹,“十四五”期間,和縣新材料產業工業產值預計突破300億元。
如今的和縣經開區,產業集群不僅有“大群”,還有“小群”。安徽永安低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個“小群”的“群主”。
2016年1月,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了安徽永安低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城市公共自行車的組裝、調試及銷售等,保障永安行在全國30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共享自行車業務。安徽永安低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戶和快速發展,還帶動配套廠家“組團”投資。目前,已有祥新宇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和安徽永恒自行車有限公司兩家配套零配件廠家落戶和縣。
“只有推進產業集群,才能形成顯著的規模效應、打造核心競爭力、賦能園區企業,幫助企業在市場上‘乘風破浪’。”李永俊表示,伴隨著園區集群發展向縱深推進,和縣經開區在高質量發展路上將繼續堅定前行。
記者 楊正文 謝福星
通訊員 胡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