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清晨6時許,位于慈湖高新區的馬鞍山港口集團人頭磯碼頭,開啟了繁忙的一天:堆場里,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前沿吊機“抓取”自如,貨物完成裝卸,碼頭泊位上的一艘艘貨船蓄勢待發……
如您所見,如今的馬鞍山港口碼頭處處迸發著生機與活力,正奮力沖刺“雙過半”。據統計,1至5月,馬鞍山港口集團吞吐量完成1108.9萬噸,同比增長2%;營業收入18310萬元,同比增加10.1%;利潤2187萬元,同比增加5.8%。
和馬鞍山港口集團一樣,慈湖高新區轄區內規上港口企業共有五家,前5個月,五家企業均實現逆勢上揚,數據顯示,前5個月,五家規上港口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約2.4億元,同比增長8.9%。
鏡頭拉遠,作為長江主要港口之一,前5個月,馬鞍山港捷報頻傳,實現雙增長。據統計,1―5月,馬鞍山港貨物吞吐量和外貿吞吐量實現“雙增長”,分別同比增長了1.32%、9.1%。其中,貨物吞吐量4481.76萬噸(不含水上過駁量),同比增長1.32%,略超序時進度;外貿和集裝箱分別完成466.13萬噸和28581標箱。外貿、貨物吞吐量分別位列全省第一、三位。
一系列高分報表的背后,離不開馬鞍山市港航中心和慈湖高新區等載體單位的接力服務和在水運工作上的努力。面對疫情沖擊、經濟形勢不明朗等大環境,馬鞍山市港航中心聯合各港口企業合力解困突圍,實現逆勢上揚。
“困難時,多一點嘗試,多一份轉機,想辦法開拓市場,如拓展‘公轉水’業務,發揮區位優勢搶占中轉市場等。”據市港航中心江海聯運推進辦負責人周華軍介紹,“一港一政策、一碼一方案’的因企施策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一定保障。與此同時,鼓勵港口企業主動對接貨源企業,在疫情期間,發揮水運通用性強、運能大、費用低的比較優勢,吸引周邊地區的更多貨物從其港口出運。物流時間的確定性,讓企業降本增效之外,在交貨期上也更有把握,成功實現“公轉水”。針對我市外貿企業將貨物從馬鞍山之外的其他港口發運出國的現狀,鼓勵外貿企業轉為從我市港口直接出運,如華孚精密科技、茂迪(馬鞍山)新能源等企業裝載出口產品的外貿集裝箱就改從我市天順港口直接出運到東南亞和日韓等國。此外,我市還鼓勵各港口企業積極發揮區位優勢,承接更多長三角港口中轉業務,“多點協同”拓貨源。
港口經濟正揚帆,涉及港口的重點項目建設也蹄疾步穩,作為蕪馬江海聯運重點項目,由港口集團籌建的9號碼頭升等改造項目已完成招投標,月底將開工,改造后,該碼頭靠泊能力將升為2萬噸;總投資約12.7億元的皖江散貨砂石集散聯運中心碼頭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和縣聚鑫港口、陳家村砂石集散中心碼頭項目已全面鋪開。數據顯示,前5個月,我市累計完成水運固定資產投資5370萬元。
文/記者 劉小慶 通訊員 靳恒 盛凱 邱雪
圖/記者 邵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