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寶武馬鋼在經濟爐料降本方面不斷取得突破。5月份,寶武馬鋼6座高爐累計噴煤比152.01kg/t,創歷史新高。其中,2號高爐5月16日至22日平均噴煤比為170kg/t,刷新歷史最好水平。
噴煤比是高爐冶煉的關鍵經濟技術指標。噴煤比的提高,就意味著噸鐵生產成本的降低,歷來是國內外鋼鐵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資料圖
滾燙的數字背后,秘訣在哪里?“寶武馬鋼有6座高爐,每一座高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自身運行規律。只有求同存異、因地制宜,不斷推進精細化和科學化管理,才能使得高爐冶煉效用最大化。”煉鐵總廠生產技術室負責人徐敏介紹,以2號高爐為例,適合“大風量、高動能和上穩下活”的運行規律,使爐況一直維持穩定順行的良好狀態,產量和煤比指標節節攀升。
“只有每座高爐體檢制度的數據化、科學化,才能達到‘一爐一策’的動態管理,努力掌控高爐冶煉生產的最佳參數。”徐敏說,關鍵就是為高爐提供“專家+保姆”式服務,支撐高爐長周期穩定運行。
何為“專家+保姆”式服務,該總廠通過開展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高爐技術研討活動,組織技術人員相互學習、相互交流,通過定標對標,明確主攻方向,找差距、補短板,共同為高爐噴煤比指標的提升出謀劃策。高爐技術團隊通過日統計、周分析、月總結,及時分析高爐運行變化規律,多細節多角度入手,對高爐的運行“健康”狀況進行專業全面的“體檢”,并從數據對比分析研判和細化管理入手,時刻關注爐況變化、出渣、爐缸安全、爐型等細節,持續做好趨勢管理,提升操作水平,實現了爐況持續穩定和噴煤比指標突破的“雙豐收”。
該總廠還充分發揮煉鐵智控中心“最強大腦”的作用,積極推進智控煉鐵智能化模型建設,快速導入高爐爐況診斷、高爐爐內冶煉數字化、高爐爐墻安全診斷、燒結加水智能控制等智能模型,持續推進各項模型功能逐步與生產現場接軌,增強現場適應性,提高和實際生產接軌率。數據可以作為生動的注腳,煉鐵智控中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水土云”采集數據數十萬,部署智能應用數百,服務崗位數千,連接設備數萬,再配合各類智能模型應用及手機APP,以數據的互聯互通和信息的隨時隨地共享,有力地帶動了寶武馬鋼鋼鐵制造業的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升級。
“下一步,總廠將通過操作參數的優化,提升噴煤比、穩定爐況,力爭實現煉鐵成本的持續降低。”該總廠負責人表示。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