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我市召開第六場惠企政策新聞發布會。會上,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冰圍繞社會保險、促進就業、人才引育、技能人才培養、服務用工等方面,對相關惠企政策進行發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在社會保險方面,我市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一年(至2023年4月30日),總費率仍按1%執行。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執行至今年4月30日,目前已截止。今年1-4月,市本級失業保險降費2530.38萬元,工傷保險降費1968.66萬元,合計降費4499.04萬元。定向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企業,可申請緩繳單位部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失業保險費穩崗返還。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繼續通過“免報直發”等模式給予失業保險費穩崗返還。
在人才引育方面,今年,我市重新修訂引進人才政策,加大引進青年人才力度,制定出臺鼓勵畢業生留馬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與我市小微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高校畢業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鼓勵各類企業開發就業見習崗位。對中小微企業新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穩定用工6個月以上、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1000元/人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支持企業與本地高校、職校及學生簽訂定向培養三方協議,對簽訂定向培養協議的學校,市財政按每生每年5000元給予補助;對簽訂協議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市財政按每學期每生1200元給予生活補貼。鼓勵各開發園區、創業平臺、企業與市內外高校、職(技)校共建大學生(學生)實習基地(點),市財政每年給予每個實習基地5萬元補助、企業實習點2萬元補助;對到我市基地(點)實習的大學生,按每生每月1600元的標準給予生活補貼;對企業與實習大學生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每人4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獎勵。推行引進青年人才安家補貼和購房補貼政策。對在我市自主創業或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引進的中青年高級工及相應層次技能人才,與用人單位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并參加社會保險的,分別給予博士生30萬元,碩士生(技師)6萬元,“雙一流”大學(學科)、在馬高校本科生(預備技師)4萬元,其他高校本科生及大專高職畢業生(高級工)2萬元安家補貼;對其中屬于我市新興主導產業、現代服務業、接續(未來)產業急需緊缺專業的本科以上畢業生,經認定分別給予12萬元、8萬元、5萬元安家補貼。對入選“龍馬”工程的博士生,三年內在我市購買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的,給予9萬元的購房補貼;對入選“駿馬”工程的青年人才,三年內在我市購買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的,分別給予碩士生(技師)8萬元,本科生(預備技師)5萬元,大專高職畢業生(高級工)3萬元的購房補貼。
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大力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對企業開展的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人均8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對企業開展的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按高級工2000元/人、技師3500元/人、高級技師5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鼓勵開展線上培訓。根據市相關政策規定,支持困難企業在停工期間組織職工參加線上轉崗轉業培訓,納入職工培訓補貼范圍,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規定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符合規定的企業可根據培訓的類型、工種、級別,按照每人800至5000元的標準,向縣區人社部門申請享受補貼政策。
在促進就業方面,對企業吸納困難人員就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企業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困難人員就業可享受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可享受稅收支持政策,小微企業新招用人員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
在服務用工方面,我市積極落實一次性用工服務獎補等相關獎補政策。打造“2+N”招聘品牌,實施常態化開展“周三招工”“周六招才”和特色專場招聘活動。全年將舉辦“民營企業招聘月”等12項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服務活動。繼續實施“聚馬行動”,擴大與貴州、云南、甘肅、河南及皖北人力資源富余地區深度合作;充分發揮皖南皖北、皖江示范區勞務合作、長三角區域市場供求信息聯合發布機制、“南京都市圈”公共就業創業網上服務平臺等合作機制作用。推動實習見習無縫銜接,組織“萬名學生進千企”活動,促進更多畢業生留馬就業。依托各類合作資源,吸引馬鞍山籍人員回鄉就業創業。壯大人力資源服務業,推進集聚發展,鼓勵引導深度參與公共就業服務。繼續選派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為重點用工企業全面配置“用工管家”,實施“一對一”跟蹤服務。擴大服務供給。打造“三公里”就業圈,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織密公共就業服務網絡,促進勞動者求職、小微企業招工有效對接。利用“智慧就業”服務平臺,推進大數據在就業領域的應用,實現精準就業服務。
記者 廖嵐鈞 通訊員 葛慧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