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興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導向。
對待人才,我市不光拿出了一攬子政策“引才”“育才”,還積極完善配套機制“用才”“留才”,通過“引才育才并舉、用才留才并重”,為人才成長提供充分的空間。
一、我市對人才的成長可提供哪些平臺支撐?
支持科技研發平臺建設。我市依托政府性投資公司,組建實體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研究總院,實施市場化運作。國家級科研機構、國內外知名高校、中央直屬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跨國公司來我市全資或控股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機構,按我市支持企業自主創新若干政策規定,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綜合支持;新建國家或省重點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企業研發平臺,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獎勵。出臺《馬鞍山市支持“研發飛地”建設實施辦法(試行)》,支持企業在市外以“研發飛地”形式建設研發機構,就地引進使用人才,實現“研發在外、轉化在馬”。
搭建人才創新創業平臺。我市通過加強對現有孵化器、創業園等創業平臺的整合提升,鼓勵行業領軍企業、創業投資機構、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業孵化平臺。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按我市支持企業自主創新若干政策規定,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資助。
二、我市可提供哪些人才管理激勵機制?
對獲評“市突出貢獻人才”的,最高獎勵50萬元;對獲評“省突出貢獻人才獎”的,市財政給予50%的疊加獎勵;獲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人才,給予等額疊加津貼;獲“安徽省政府友誼獎”的,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
對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團隊或初創期成長型企業,符合規定的,給予股權投資、天使引導基金投資支持。對高層次人才所持股票期權、股權期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科技成果投資入股等個人所得稅,按有關規定實行遞延至轉讓時按20%稅率繳納。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注重業績導向,實行“綠色通道”評聘,放寬資歷、年限、繼續教育學時等條件限制,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出臺《馬鞍山市特殊技能人才評價辦法》,賦予制造業企業評價自主權,貫通技工職業資格與職稱晉升通道。
設立市“雙創人才港”,對符合條件的事業單位在編專業技術人員,3年時間內保留人事關系。
三、我市的人才服務體系是怎樣的?
建成運營市人才服務中心,推進人才服務數字化轉型,設立人才“一站式”服務專窗,上線運行“詩城英才”綜合管理平臺,“駿馬”工程等將實現“一網通辦”、“不見面”申報、“背靠背”審核,申報對象可通過安徽政務服務網馬鞍山分廳,登錄“詩城英才”線上申報平臺進行申報。
為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我市鼓勵用人單位通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引進急需緊缺高端人才來馬創新創業。大力培育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支持開拓尋訪、獵頭、測評等高端業態,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類人才庫,利用專業優勢,在為用人單位推薦、引進急需緊缺高端人才過程中發揮直接、關鍵作用。
記者 張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