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雨山區向山鎮杜塘村村民余家來正在為自家蔬菜大棚里的黃瓜和缸豆搭架子。在春日暖陽的照耀下,蔬菜長勢喜人。
71歲的余家來頗有些蔬菜種植技術,他家的蔬菜大棚里種著茄子、辣椒、黃瓜、青菜、缸豆、莧菜、茼蒿等蔬菜。附近不少村民都是跟著他,學會了蔬菜種植技術和育苗技術。“這段時間正是農忙的時候,每天除了賣菜,就是來地里看看,進行田間管理。這兩天晝夜溫差大,蔬菜大棚要特別注意做好保溫和通風。”余家來說。
受疫情影響,前來收菜的菜販較以往少了一些。但余家來并不著急,他有著自己的“蔬菜經”,“趁著天好,得趕緊做好田間管理。疫情期間,我們更要為保障蔬菜供應出一份力。”
鎖庫村的朱元樹和汪金保同樣在搶抓農時。他倆一個種無花果,一個種葡萄,都是鎖庫村的特色農產品。
“今年是這茬無花果的第三年,也是無花果的豐產期,能不能回本就指望它了。”朱元樹揮著鋤頭,將無花果枝蔓旁邊的雜草清理掉,旁邊那壟已經鋪了草膜。如今,朱元樹種下的無花果已經抽出很多新的枝蔓,及時澆水是當務之急。“今年如果天氣‘給力’,等到七八月份無花果上市的時候,就能賣個好價錢。”
朱元樹種植的“波姬紅”無花果,近兩年成為向山鎮新晉“網紅”農產品。在向山鎮一年一度的葡萄節上,“波姬紅”無花果成為能跟葡萄同臺競技的“種子選手”。
“老網紅”鎖庫葡萄也“不甘示弱”,不斷進行“自我更新”。鎖庫村金色東塘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金保起了個大早,為自家的葡萄藤蔓綁枝條、除草。而一旁噴灌設備正在為葡萄噴淋,這幫他節省了不少人力。“從4月初到6月底,這是我們最忙的時候。除了除草、綁枝外,到了五六月葡萄果實膨大的時候,我們還要及時進行追肥、疏果和套袋,這樣才能保證葡萄品質。”
汪金保告訴記者,除了要把葡萄種好,還要注重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優化葡萄品種結構,讓葡萄產業發展的后勁更足。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