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全覆蓋 評價體系更科學
我市出臺《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實施辦法(3.0版)》
在全省率先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的馬鞍山,正強力推動這項牽動全局的改革實踐向縱深推進。
在深入研究上級精神,對標先進經驗做法,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等基礎上,日前,我市正式印發《馬鞍山市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實施辦法(3.0版)》(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通過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引導工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質增效,全力推動全市制造業倍增高質量發展。
作為經濟治理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畝均論英雄”已成為衡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標尺”。新修訂的《實施辦法》包括評價范圍、評價指標及計算方式、評價流程和其他四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評價范圍,科學設置了評價指標權重,規范和完善了評價細節。
從“1.0”版本到進入“3.0”時代,“畝均論英雄”改革不斷迭代升級的背后,既是馬鞍山久久為功抓工業、強制造的生動體現,更彰顯出這座城市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奮力在新征程上跨越趕超的堅定決心。
工業企業全覆蓋 明確三類特殊情況
《實施辦法》明確,參評企業為全部工業企業(含規上、規下企業)。同時,根據上級政策,暫停軟件及互聯網企業評價。
《實施辦法》設立了三類特殊情況,過渡期、提升期、免評企業不予評價。分別為:對新設立企業、兼并重組類企業及其他暫不適宜納入評價的企業,設立3年過渡期;對通過年度低效企業轉型退出工作驗收,已實施技術改造、搬遷入園、兼并重組等轉型升級舉措的企業,設立2年提升期;對電力、熱力、燃氣、水生產和供應業、垃圾焚燒、污水處理及其他公益性企業,綜保區內的免稅企業列入免評企業。
評價指標更優化 設置13項加減分項
記者了解到,對參與畝均效益評價的規上、規下工業企業,《實施辦法》分別設置了評價指標,并均按百分制設定分值權重,企業得分為每項指標得分之和。
其中,規上工業企業以畝均稅收、綜合稅收、畝均營業收入、綜合營業收入、畝均技改投資5項主要指標分別占比“40%、30%、20%、5%、5%”,規下工業企業以畝均稅收、綜合稅收、畝均營業收入、綜合營業收入4項指標分別占比“40%、30%、20%、10%”計算,輔以一系列綜合素質附加指標,分別計算得分。
和之前版本相比,在規上工業企業的評價指標中,新增了畝均技改投資指標,綜合營業收入分值由10分降低至5分。同時,為避免短期波動對企業評價指標的影響,綜合評價企業動態發展質量,各項評價指標數據采用評價年度占70%、評價上一年度占30%加權計算獲得。
為引導和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節能降耗、守法經營,指標體系中還增設了13項綜合素質加減分項,包括能耗、智能工廠、綠色工廠、列入戰新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目錄、發明專利授權等,最高加分不超過30分。
加減分項,也是此次3.0版本修訂的重點內容。其中,取消了之前“列入規上工業企業統計范圍”的加分項。同時,在“雙碳”背景下,評價與我市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結果實行聯動,增加能耗加減分項,進一步引導企業節能降耗、綠色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類別的加分項按照不重復和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執行,企業獲得的各類榮譽(證書)不在有效期范圍內的不加分,各類綜合素質附加項認定時間節點為評價年度的12月31日。
參評企業分四類 以質排名扶優汰劣
根據企業綜合評價得分,我市將對規上、規下工業企業統一排序,并按一定比例范圍分成A、B、C、D四類。
其中,綜合評價得分排在前20%(含)評為A類(優先發展類),20%—65%(含)之間評為B類(鼓勵提升類)、65%—95%(含)之間評為C類(規范轉型類),后5%為D類(調控幫扶類),將通過實施優質企業做大做強、潛力企業提檔升級、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低效企業倒逼退出“四個專項行動”,開出分類施策“處方單”。
《實施辦法》同時明確了6類“定檔調檔”項。其中,主板上市企業、評價年度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或實繳稅金1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直接定為A類;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企業以及評價年度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和較大及以上環保責任事故的企業,不列入A、B類;對農副食品加工業企業,在參加統一評價的基礎上,實行行業內企業二次評價。
【延伸閱讀】
“畝均論英雄”的馬鞍山實踐
“畝均論英雄”改革,旨在通過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集中,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產出效益。
作為資源型工業城市,我市工業占經濟總量的41.5%,資源環境約束與粗放增長方式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為破解“成長的煩惱”,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高質量發展,我市對標“杭嘉湖”,在全省率先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
作為一項牽動全局、導向性極強的改革,經過三年多的持續推進,我市畝均效益評價范圍已實現工業企業全覆蓋,并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結果運用體系。2021年底,這項改革創新舉措已在全省進行推廣。
畝均效益評價,“評”是基礎。我市相繼出臺三版《馬鞍山市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實施辦法》,推動實施工業企業“全覆蓋”評價。
我市在列出企業效益“體檢單”的同時,通過實施優質企業做大做強、潛力企業提檔升級、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低效企業倒逼退出“四個專項行動”,開出分類施策“處方單”,推動有限要素資源向高效益、高產出、高成長、高質量企業集聚。
推行生產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實行差別化產業資金政策,實施差別化用地機制、信貸機制……我市不斷深化要素優化配置機制,通過“正向激勵+反向倒逼”扶優汰劣。2021年,我市對280戶企業兌現包括畝均稅收領跑者、稅收突出貢獻企業、降低企業用地成本、畝均效益提升獎勵等在內的專項政策資金2853萬元。2020年以來,我市為畝均效益評價結果為A類的企業供地19宗1544.56畝,占存量企業供地的90%以上。
同時,我市按照“淘汰落后、盤活閑置、規范提升”的總體思路,倒逼低效企業、低效用地退出或轉型。2020年以來,我市累計倒逼339戶低效企業轉型或退出,為重大項目、新興產業企業落戶騰出了寶貴空間。
得益于高質量發展“新戰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由實施評價前的12.59萬元提升為14.75萬元,增長17%。畝均稅收增長超50%以上企業760戶、增長超100%企業472戶,近兩年共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71戶。
以質量效益為標準的“畝均標尺”,已成為引領馬鞍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和“風向標”。“十四五”期間,我市將持續發揮“畝均論英雄”改革牽引作用,確保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年均增長10%,以“畝均論英雄”改革實效助力制造業三年倍增,不斷開創資源型城市轉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趙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