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制造業三年倍增突破年暨‘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動員大會,吹響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提振了全市上下力推制造業三年倍增的信心。”2月21日,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和縣縣委書記陳永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和縣將在工業經濟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上“奮力跳一跳”,實現制造業增加值“兩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的目標,兩年新增產值350億元、超80億元增加值,兩年增速分別為35%、48%,努力為全市制造業三年倍增貢獻和縣力量。
陳永紅表示,和縣將通過五個“聚力”,全力推動全市制造業三年倍增。
聚力招大引強,培育發展動能。圍繞智能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和縣將開展產業鏈招商、平臺招商、基金招商,力促玲瓏輪胎、茂業科技、中聯新材、吉利新能源、南交投智造等大項目盡快簽約落地,確保兩年引進20億元以上項目4個、50億元以上項目3個,力爭在引進超百億元的旗艦型項目上取得突破,新招引項目投產50個以上,新增產值50億元以上。
聚力項目攻堅,強化發展支撐。和縣將健全完善縣領導領銜推進重大項目機制,持續強化集中開工、現場調度、要素保障,緊盯天能電池、信義玻璃、南山科創園、邁得特光電、東爵有機硅等重大項目,堅持一項一策、領導包保、專班推進、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確保兩年重大項目建成投產20個以上、新增產值150億元。
▲天能新能源產業園項目
聚力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步伐。和縣將加大政策扶持,推動規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全覆蓋。加快海德化工等企業重整步伐,推進晟捷新能源等企業擴能增產、提檔升級,兩年完成億元以上技改項目50個以上,新增產值150億元。重點加快企業智能化改造,兩年新增市級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產線10個,重點打造1個行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聚力企業培育,提升發展質效。和縣將發揮頭部企業龍頭帶動作用,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速形成雛鷹、瞪羚、獨角獸、小巨人、上市公司梯度培育、競相成長的局面,兩年新增營業收入超100億元企業1家、超10億元企業4家、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8家、創新型中小企業60家、高新技術企業40家,凈增規上企業40家以上、制造業上市公司1家。全鏈條打造精細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實現產值超300億元。全力提升企業畝均效益水平,確保2023年畝均稅收超22萬元,年均增長15%。
聚力改進作風,優化發展環境。和縣將充分釋放“三牛獎”“蝸牛獎”激勵約束效應,繼續實施“十百千”工程,推動“周六說事”制度向“周六說理”延伸,落實完善政商互動五項制度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十項措施。深化“標準地”改革和“七未”項目攻堅,加強閑置低效用地清理,加大能耗評價、控制和置換力度,強化運行監測和調度考核。
記者 黃瑩 通訊員 何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