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治霾,實施冬季攻堅行動
12月19日,在天瑞集團蕭縣水泥有限公司大門口,一塊大屏幕顯示著窯尾排口二氧化硫、煙塵等污染物實時排放數據。經過提標改造,該公司污染排放濃度大幅下降,是安徽省第一家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水泥企業。“最近,我們維護保養收塵設施,對工藝系統密封堵漏,還加強廠區道路灑水抑塵、出入車輛沖洗噴淋,在冬季進一步降低粉塵無組織排放。”公司副總經理孔令偉表示。
秋冬季是霧霾易發期。近年來,我省通過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改善成果還不夠穩固。“為持續深入改善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我省今冬明春繼續開展攻堅行動,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治理。”省大氣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以實施攻堅行動來進一步減少重污染天氣、降低PM2.5濃度,為“十四五”空氣質量全面改善行動開好局、起好步。
攻堅行動如何開展?我省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優化調整產業、能源、運輸三大結構;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深入開展鋼鐵行業、柴油貨車、鍋爐爐窯、揮發性有機物(VOCs)、秸稈禁燒和揚塵等專項治理;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深化企業績效分級分類管控,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等。
應對重污染天氣,是本輪攻堅行動的一個重要環節。霧霾若大范圍來襲,相關地方將依法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采取應急減排措施,以促進污染物濃度削峰。為此,各地進一步完善應急減排清單,實施差異化減排措施,避免采取簡單降低生產負荷、縮短生產時長等難以管控的應急減排措施。
當前,各市將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任務逐級細化,分解到各區縣、各部門,明確時間表和責任人;強化工作監督,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執法監督力度,加密應急響應期間執法檢查頻次,督促企業落實重污染應急減排責任,確保減排措施落地有效。
大氣污染防治,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我省持續以“五控”為抓手,即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等,促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加快進度,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安徽要美農村必須美。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建立城鄉黑臭水體治理長效機制,建設農村生態河道和生態清潔小流域。
黑臭水體治理,不僅要清淤,還要截污,需要從源頭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相關部署,到2025年底,全省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完成提質增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0%(國家下達目標),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30%,其中納入國家監管的200個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40%。
今年以來,各地加快推進重點工作任務,分類細化“十四五”及年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任務,優先治理納入國家監管清單的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優先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農村黑臭水體集中區域、旅游風景區等重點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將相關治理工作納入環境專項監督長工作范疇,加強工作調度等,逐步解決農村水環境突出問題。
截至11月底,全省完成332個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任務、626個農村污水治理任務、55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457個農村環境整治任務。
近日,關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項重磅金融支持方案公布。為支持高標準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國家開發銀行在全國實施“百縣千億”工程,提供1000億元授信承諾。省生態環境廳與國開行安徽分行聯合印發《支持安徽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工作方案》。
國開行安徽分行成立專項業務團隊,針對納入縣級以上實施計劃的農村污水處理項目,積極開展融資方案設計及融資模式創新,開辟業務綠色通道,優先進行審查審批、優先安排貸款投放、優先給予執行重大(重點)項目優惠利率、優先給予最高可達30年貸款期限等,以市場化方式推動項目融資模式創新,助力鄉村振興與美麗安徽建設。
“雙招雙引”,培育壯大綠色產業
當前,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離不開科技和產業支撐。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組建十大新興產業綜合性產業創新中心,完善十大新興產業“雙招雙引”機制。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正是其中之一。
上月底,合肥市濱湖會展中心,2021中國污染防治聯展舉辦。在中國環境谷展區,一輛類似“房車”的大塊頭汽車,格外顯眼。不過,這輛車卻與“房車”大不同。車內裝配著多臺箱式主機和顯示器,屏幕上顯示著地圖,畫面上有汽車運行軌跡和測量值柱狀顯示圖。“我們這輛揮發性有機物走航監測車,走到哪,測到哪,10秒出數據。”廠家技術工程師呂琦瑋一邊指著屏幕,一邊向記者介紹,“監測數據異常,柱狀圖則以紅色提醒,能全面快速鎖定污染源。”
聯展上,來自全國的400余家單位帶著節能環保產業新技術、新裝備、新成果參展。 “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雙招雙引’推介會”等交流活動同期舉行,助力我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雙招雙引”工作全面實施。
“管行業就要管產業”,今年起,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推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由環境監管向環境監管與產業發展并重轉變,在“雙招雙引”戰場上頂格推進,打出系列組合動作——在全省征集合作園區作為“雙招雙引”載體,推動中國環科院在合肥成立“科創中心”,借力省內外商協會搭建招引平臺,與金融機構就推動綠色發展、充分發揮金融先導作用達成共識,組織參加首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環保展,支持舉辦“2021中國污染防治聯展”等,不斷創新手法、步法、打法,培育壯大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
統計顯示,截至11月底,省生態環境廳專項推進組共會見客商256人次,形成項目268個,總投資額2212.2億元,已簽約和開工項目191個,投資額1716.2億元,已投產項目3個,投資額11.1億元。
“我們正著力構建‘1235’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架構,‘十四五’期間,發展目標是產業總產值達8500億元。”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以降碳、節能、減污與經濟增長相融合為核心,以雙招雙引、培育壯大為發展路徑,以龍頭骨干企業、產業集聚園區、研發創新平臺為發展支撐,發展新能源、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碳中和五大板塊,為安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減污降碳作出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 夏勝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