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摘完了紅艷艷的甜柿,又迎來了獼猴桃豐收。在秀山生態果園蜿蜒的道路兩邊,一顆顆圓潤飽滿的獼猴桃綴滿枝頭。
一大早,在果園里勞作的鳳山村村民高從全,在獼猴桃園里修枝剪葉,為接下來的采摘做準備。“今天是周三,我抽空過來搭把手。”活干得差不多了,高從全來到自己的“崗位”。
自從家里幾畝土地流轉以后,高從全就在果園從事游船維護管理工作,每月3000多元固定工資,加上土地流轉租金和其他收入,他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高從全不無得意地告訴記者,“到了周末,我就忙得腳不沾地,來坐游船的游客一波接著一波。”
“2012年以前,鳳山村村民只能靠種植一些零散作物,維持生活。”鳳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沈克春說。為了發展鄉村產業,鳳山村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力發展水果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被市農業農村局評為特色水果村。同時,以“公司+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項目”為路徑,引入秀山生態果園,無公害、標準化種植育櫻桃、水蜜桃、獼猴桃、葡萄、梨、甜柿、柑橘等,讓鳳山村的特色水果產業更強、優勢更優。
如今,秀山生態果園又增加了萌寵樂園、水上碼頭、農家大鍋灶、網紅樂園等休閑項目,已成為集生態農業、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果園采摘于一體的多功能田園綜合體,解決了當地六七十名村民的就業,一年光村民的工資就達200多萬元。“我們園區的百畝花海項目、小鳳山民宿開發項目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后面將和南京江寧在資源共享、景點融合、游線串聯、活動共創方面做文章。”秀山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康說。
以果為媒,喚醒青山綠水,鳳山村走出了一條從水果“明星村”到生態“旅游村”的發展道路,小而美的生態果園串珠成線、連線成片。
濮塘村村民許平在鳳山村租下了200余畝土地,成立德隆昌生態果園,通過精心經營,45畝草莓、葡萄每逢上市供不應求,百畝魚塘、菜地吸引游客前來垂釣、采摘。
鳳山村的綠色農業,還“玩”出了新花樣。初冬時節,馬鞍山林沃水果種植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方國平正在為20多畝藍莓松土、灌溉,他腳下藍莓苗已躥出地面。結合鳳山村種植藍莓、苗木的優勢,方國平今年6月份種下了5000株藍莓苗,到了后年藍莓苗就可以售賣。“以后我們還準備把育苗技術傳授給村民,讓大家共同致富。”方國平告訴記者。
家鄉風景好、前景好,讓越來越多的村民重新投入綠水青山的懷抱。村民顏亨桃在德隆昌生態果園找到了一份工作,還學會了種植水果的技術。“在家門口上班,工資不低還能照顧到家里。”她高興地說,“咱鳳山是個寶地,山窩窩也能飛出‘金鳳凰’!”
鑄“力”行動·融媒體大練兵活動
第五采訪組
記者 季晨辰 涂慧民 唐焱
見習記者 何一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