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支持馬鞍山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這是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為我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擘畫出的宏偉藍圖,這也與我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加快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實現與南京同城化,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走在前列”不謀而合。

地處安徽東大門,我市是安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橋頭堡”。近年來,我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為主攻方向,堅持全市域、全領域與滬蘇浙同頻共振。基礎設施互通互聯,生產要素融通融合,跨區域的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普惠共享……馬鞍山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在“一體化”大寫意中繪好“一馬當先”工筆畫。
經濟越來越活躍
高質量發展引擎更強勁
進入11月,寒意襲人,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建設現場卻是一派火熱。寶灣產城項目正式開工,閑置的廠房將蝶變為智能制造產業園,專門招引智能制造企業入駐;和眾創道一期項目搶抓工期,將于12月底交付使用;智成筑遠產業園廠房已封頂5棟,剩下的6棟廠房樁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此外,我們手頭還有8個簽約項目,正在開展土地報批等前期工作。”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王軍介紹。
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是安徽省“3+N”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之一。通過“塊”上鏈接,全方位加強城與城、區與區、產業與產業之間的密切聯系,實現與滬蘇浙的等高對接。
作為安徽東大門,這樣的鏈接,馬鞍山不止一處。
近年來,我市以江寧-博望新型功能區、馬鞍山青浦工業園、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為示范,省際毗鄰地區、產業合作園區、對口合作城區協同推進。躋身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全省唯一試點城市,加快形成產業鏈供應鏈配套……我市聚焦省十大新興產業及南京八大產業鏈,力促與滬蘇浙特別是南京、合肥等地產業、供應、創新、資本、人才“多鏈協同”,在“一體化”中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簽約長三角地區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99個,總投資110億元的蜂巢新能源等一批滬蘇浙優質項目落戶。同時,積極參與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積極融入G60科創走廊,加快共建“研發飛地”。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我市堅持以毗鄰地區率先突破帶動全域一體化發展。截至目前,寧馬、合馬所有毗鄰片區實現跨界合作全覆蓋,立起了一處處跨省際、市際毗鄰合作的標桿樣板。
接下來,我市將持續深度融入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推動“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深度融合;同時,進一步對標滬蘇浙先進城市,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不斷促進創新創業要素向馬鞍山集聚,加快發展“四新經濟”。
連接越來越緊密
基礎設施建設更完善
近日,揚州經鎮江南京至馬鞍山鐵路鎮江至馬鞍山段(安徽段)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這意味著這條通往長三角的鐵路離馬鞍山人越來越近,未來馬鞍山到鎮江、揚州會越來越方便。
打通城與城、區與區的堵點,交通是第一環。
在位于江東大道(九華路至梅山路段)的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先期試驗段項目工地上,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
在寧馬高速“四改八”改擴建工程施工現場,挖掘機揮動著鐵鏟,破開土方,工程車輛來回穿梭,30余名工人正在緊張作業。
此外,長三角地區首個鐵水聯運工程——鄭蒲港鐵路專用線建成運營;巢馬城際鐵路長江公鐵大橋主橋3號、5號主橋墩完成鉆孔樁施工,江南段正線制梁場、拌合站等大臨工程建成;寧和高速項目安徽段開工;皖S105對接蘇S338馬鞍山段工程竣工,皖S205圍烏路對接G235南京段等項目加快建設,G346濱江大道對接蘇S356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一條條暢聯長三角的快速通道加速形成。
放眼未來,馬鞍山與長三角的距離還將更近。推進巢馬高鐵、寧馬城際等骨干通道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揚鎮寧馬鐵路,推動寧和城際二期適時啟動建設。加快建設寧馬高速“四改八”、合蕪高速擴建、寧和高速等項目,推動建設S205、S446、G346等一批省際互聯互通項目。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推進鄭蒲港鐵路運營達效,加快馬鞍山江海聯運樞紐、長江馬鞍山段航道整治二期等項目建設。謀劃推進通用航空機場建設……一張水、陸、空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網,正在馬鞍山與長三角城市間迅速織就。
互動越來越頻繁
公共服務共享更便利
10月20日,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一次全體會議在江蘇省徐州市召開。會上,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共同發起設立“南京都市圈文化產業創新聯盟”,安徽江東文旅康養集團有限公司代表馬鞍山現場簽約。根據協議,聯盟將在重大文化項目建設、城市文化運營、地區IP開發和文旅融合基金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在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我市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深化與長三角城市交流合作,積極推進公共服務深度對接,讓一體化福利直達每一個馬鞍山人。
“坐著公交車就到南京了……”11月1日上午,馬鞍山至南京毗鄰省際公交正式開通,這是我市主城區通往南京的首條省際公交班線。像這樣的跨省公交專線今年馬鞍山開通了3條,并建成使用寧和公交換乘中心。目前,馬鞍山共有10條公交線路與江蘇實現無縫對接,線路總長約225公里,日運行近500趟次,客運量近7000人次。
掃除交通障礙的同時,教育、醫療、政務服務也在加速融合。南京市百家湖小學博望分校開班,南京明發集團投資建設的“一師樹”學校項目落戶和縣烏江鎮,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寧馬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與南京市中醫院、南京第一醫院合作,成立跨界醫聯體,建立綠色轉診通道;南京市第一醫院醫療集團和縣中醫院正式掛牌,和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明基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系。
博望和南京江寧開展“一體供水”合作、供氣服務“內引、外輸、互聯”,與溧水達成供電服務“跨省一網通辦”,實現了水電氣跨界“一體化”。寧馬兩市簽訂縣區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戰略合作協議,設立“跨省通辦”專窗,實現127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我市還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開辦雙向互通“跨省通辦”,成功辦理寧馬首例跨省企業開辦“一件事”業務。
百川到海,未來可期,錨定打造長三角“白菜心”的新發展定位,馬鞍山加速奔跑!
記者 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