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臂靈活舞動,各類機器人正在生產線上忙碌作業;生產設備連上“網”,點點手機就能實現遠程實時監控……走進遍布一江兩岸的一處處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熱潮奔涌,“智變”魅力令人贊嘆。
從制造到“智造”,一字之變,蘊含著資源型城市馬鞍山加速轉型、跳出“周期”的“大智慧”。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通過乘“智”加“數”賦能傳統產業、撬動新興產業,讓制造大市蝶變“智造名城”,成為全省以新型“銅墻鐵壁”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脫胎換骨”的生動寫照。
當前,全市上下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省、市黨代會精神,聚焦智造強市建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產業強的“白菜心”。
有“智”者,事竟成。
這座“智”存高遠的城市,正錨定“總量雙進位、人均爭第一”目標,全景鋪陳“智造名城”新畫卷,奮筆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精彩。
提“智”增效
走進被譽為“最強大腦”的馬鋼智園,職工端坐在巨型屏幕前下達生產指令;各條產線上,一系列自主設計制造的機器人正“大顯神通”……
在中國寶武馬鋼集團,“數據多跑路,職工少跑腿,鋼鐵煉出來”,徹底顛覆了人們對鋼鐵生產的傳統印象。
寶武馬鋼積極構建與未來鋼鐵高度契合的“1個智慧中樞+5個智控中心”的新型管控模式,從“經驗生產”加速邁向“智慧生產”,讓傳統鋼企煥發出全新活力——今年上半年,寶武馬鋼經營業績、新產品開發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制造業是馬鞍山發展的根基所在、優勢所在、出路所在。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打造產業強的“白菜心”的關鍵之舉。
用“智造”升級制造,以“智能”轉換動能,把“盆景”連成“風景”!
我市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積極推廣寶武馬鋼“智變”經驗,聚力構建一流的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大刀闊斧推進制造業“智變”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效益。
為推動智能制造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我市通過搭建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智能制造診斷需求庫,為廣大企業乘“智”而上搭梯借力。同時,建立智能制造項目庫、培育庫和診斷庫,廣泛開展線上評估、線下診斷,目前已完成上千家企業的智能制造診斷、評估工作。
得益于“智造”賦能,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生產效率提高22.8%、運營成本降低31.9%、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3%;山鷹國際生產效率提高32.43%、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0%,提質增效降本成效明顯……
放眼一江兩岸,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浪“智”潮,讓企業“脫胎換骨”,發展“乘風破浪”。截至目前,全市共擁有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61個,數量居全省前列。
用“智造”升級制造,不僅讓傳統產業迎來華麗蛻變,更有力推動工業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0%;增加值總量占全省7.7%,居全省第4位。
面向未來,我市將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到2023年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到2025年培育市級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生產線150個以上,加快建成長三角有重要影響力的智造名城。
加“數”轉型
8月20日,海爾卡奧斯、馬鞍山聯通公司、當涂縣三方舉行工業互聯網戰略合作云簽約儀式,將在“5G+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化轉型等領域開展合作,標志著該縣工業企業“觸網登云”邁入“快車道”。
制造添“智”,轉型加“數”。
瞄準數字經濟新賽道,我市搶抓機遇、搶先發力,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以數字化轉型引領高質量發展。
我市出臺《馬鞍山市支持5G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馬鞍山市5G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加快部署5G、IPv6等新型網絡設施,初步實現主城區和重點工礦區5G網絡覆蓋。加快推動工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全市鋼鐵、食品、造紙等主導產業通過實施“5G+工業互聯網”場景運用、數字化改造等累計投入70多億元。同時,搭建馬鋼運營管控中心等一批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百助網絡工業互聯網平臺火麟網、科達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成功入選安徽省優秀企業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走進易銳(馬鞍山)光電集成基地,流水線上一派繁忙。裝在基板上的芯片經過自動焊接,形成一個個5G通訊接口模塊,雖只有U盤大小,卻包含著目前最前沿的5G通訊技術。
在馬鞍山市檳城電子有限公司無塵車間,4英寸半導體芯片封裝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其自主研發的防雷芯片主要應用于通訊(5G基站)、汽車電子等領域,下游客戶包括華為、三星、中興等知名企業……
聚焦“數字產業化”,我市圍繞新能源及汽車、智能家電、新材料、5G通信通訊、半導體等,加快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飛馬智科、百助網絡等為代表的軟件信息產業集群,以東科半導體、龍芯微等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集群,以中電泰日升、中興5G等為代表的5G通信通訊產業集群,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新動能。
“數”“智”躍動,產業常青。
我市將加快發展數字經濟,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雙跨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企業“觸網登云”;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爭創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到2025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營收)力爭達300億元,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全省前列。
產業“聚變”
蒙牛、達利、海底撈……在馬鞍山經開區,“無中生有”打造出的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常被人津津樂道。通過“引龍頭、建鏈條、育集群”,園區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發展迅猛,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產值超140億元,并圍繞產業鏈招商新簽約項目9個,總投資超40億元。
集聚鍛造競爭新優勢,集聚成就發展新支撐。
為加快推進傳統支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我市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快打造“1+3+N”產業集群升級版,即以鋼鐵產業為主導的先進結構材料國家級產業集群,以智能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綠色食品為標志的3個省級重大新興產業集群,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汽車等為特色的若干個市級新興產業集群。
為進一步推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群長制”工作機制,由市級領導兼任各產業集群的“群長”,頂格推進集群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重大項目落地等工作。同時,各產業集群均建立起“十個一”工作機制,力促產業集群加快“聚起來”、“強起來”。
格力(馬鞍山)智能產業園、天能電池、中聯重科、潔云健康生活用品、海底撈智慧工廠……圍繞產業集群主攻方向,我市不斷加強“雙招雙引”,“引育一個、跟進一批、帶動一片”的集群效應日益凸顯,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戰新產業產值增幅36.6%,位居全省第3位。全市“1+3+N”產業集群共實現產值2342.24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產值(2500億元)的93.7%,超序時進度18.7個百分點。
立足鋼、延伸鋼,不唯鋼、超越鋼。
未來,我市將持續推進項目攻堅、不斷強化“雙招雙引”,全力支持寶武馬鋼“1+8”產業基地建設,不斷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到202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超6000億元。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李云尉 楊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