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10月31日電(韓震震 王曉飛 胡雨松)走好趕考路、奮進新征程,在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省委報告確立的奮斗目標中,第一個就是“堅持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經濟強的創新安徽”。在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中,報告又第一個提到“堅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這些都引起了代表們的高度關注。

周雷:勇當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
現場聽完黨代會報告,合肥市代表團代表、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周雷深感振奮、備受鼓舞。
周雷介紹,過去五年,在安徽省委、合肥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量子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取得長足進展,完成了首個國家實驗室落戶掛牌,量子通信等領域實現并跑領跑,取得了墨子號、九章、祖沖之號等一大批舉世矚目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國盾、國儀、本源等量子企業快速成長,他作為一名量子科技戰線的黨員工作者深感自豪。
“黨代會報告中指出,未來五年將大力發展量子科技,讓我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繼續致力于量子科技核心技術攻關和創新成果轉化,勇當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為打造量子信息產業發展集聚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量子中心’貢獻力量。”周雷說。
劉勁松:營造良好氛圍堅定科技工作者創業決心
“報告精煉、務實,對過去五年總結非常到位,對未來五年規劃非常清晰,讓我們感覺安徽未來可期。報告把科技創新放在今后五年的十大任務之首,讓我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感到很振奮。”蕪湖市代表團代表、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黨委書記劉勁松說。
劉勁松介紹,近年來,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承擔了很多重大科研任務,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報告深化了科技創新的很多內容,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換,再到政策扶持、人才激勵,對全省科技工作者來說都是利好消息。
“科技創新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報告提出‘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可以讓科技人才沒有后顧之憂,堅定大家創業的決心。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之源,產業化是科研成果的放大和體現,市場是檢驗成果的‘試金石’。回去以后,我們要認真學習、落實黨代會報告精神,在工作中履職盡責,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我們更大的貢獻。”劉勁松說。
王文婧:實現科研從“做得好”到“用得好”
現場聆聽完省委報告后,蚌埠市代表團代表、中國兵器工業第二一四研究所半導體和MEMS工藝部副部長王文婧深感鼓舞。
過去五年,王文婧與同事深耕MEMS芯片制造領域,與多所知名院校和龍頭企業合作加強基礎技術攻關,解決了多項“卡脖子”領域的技術難題。2020年3月,王文婧和她的團隊用短短18天完成了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芯片研制,緩解了紅外額溫槍測溫芯片緊缺的局面。
“我們能專心科研,與安徽創新環境的整體提升密不可分,特別是蚌埠市委、市政府給予的專業化政策支撐。”王文婧說。
此外,王文婧認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布局密切相關,報告中提到的“鼓勵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車間里”就非常務實。多年來,蚌埠市圍繞硅基新材料進行了產業上下游的布局,為其從事的研究打開了更多發展空間,實現科研從“做得好”到“用得好”的轉變。
張衛:加強科普繼續提升全民的科學素質
“報告確立的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第一個就是堅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其中就提到要加強科普工作,把科普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安慶市代表團代表、安慶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衛說。
張衛說,沒有科普,科創是空中樓閣;沒有科創,科普也沒有說服力。下一步,安慶市科協將主要圍繞創新驅動加強科普、科創兩方面工作。
“要加強全國和安徽省級的科普示范縣(市、區)建設,‘十三五’時期,我們以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創建為引領,深入開展市級科普示范社區、示范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教育基地等認定工作,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0.1%。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爭創全國、省級科普示范縣(市、區),繼續提升全民的科學素質。”張衛說。
對于科技創新,張衛說,下一步,安慶市科協將圍繞該市汽車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等產業,發揮組織和人才優勢,把更多人才吸引過來,打造創新聯合體,做強做長安慶的主導產業鏈,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