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伴隨著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一批批5G通信精密結構件不斷下線;
駛上新能源“新賽道”的漢馬科技集團,純電牽引車和攪拌車市場占有率雙雙位居全國第一;
在安徽科達機電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化蒸壓加氣混凝土整線裝備始終供不應求……
一江兩岸,一家家企業發展形勢喜人,驅動全市戰新產業一路“高歌猛進”。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市聚焦項目攻堅、突出“雙招雙引”、力促產業集聚,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培育壯大戰新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開局之年首戰全勝鼓足新動能,更讓這座正加快轉型的資源型城市呈現出質量更優、效益更好的經濟“新氣質”。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戰新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6.6%,比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幅高1.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7.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
“新”潮澎湃動力勁
走進易銳(馬鞍山)光電集成基地,流水線上一派繁忙。裝在基板上的芯片經過自動焊接,形成一個個5G通訊接口模塊,雖只有U盤大小,卻包含著目前最前沿的5G通訊技術。
在馬鞍山市檳城電子有限公司無塵車間,4英寸半導體芯片封裝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未來,這里將成為檳城集團全國最大的芯片研發生產基地,其自主研發的防雷芯片主要應用于通訊(5G基站)、汽車電子等領域,下游客戶包括華為、三星、中興等知名企業……
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
我市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重點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戰新產業。今年前三季度,八大戰新產業全部實現快速增長,其中漲幅靠前的有節能環保產業(55.1%)、數字創意產業(51.6%)、生物產業(48.5%)、新能源產業(42.8%)等。
培育壯大戰新產業,離不開一個個業態新、層次高、帶動性強的項目做支撐。
我市堅持“項目為王”,強化“雙招雙引”,積極承接滬蘇浙優質產業轉移;同時,通過強化項目統籌調度、強力推動項目建設、深化項目謀劃儲備,努力形成“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儲備一批”的項目持續推進格局,讓新動能加速積蓄,新活力持續迸發。
塔吊林立的工地、生產忙碌的車間……放眼全市,一個個戰新產業的大項目、好項目快速落地、開工、達產,成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創新,是戰新產業加速壯大的關鍵支撐。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三重一創”建設,整合全市力量,重點提升戰新產業領域內研發、檢驗檢測、人才和投融資4個支撐平臺。截至目前,我市共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18家、省級創新平臺161家。
“集”優成勢壯集群
從去年9月28日開工,到今年9月28日招商完結,奧克斯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項目只用了一年時間,來自中國臺灣地區、長三角區域的28家家電供應鏈企業集聚落戶,正式投產后將形成以奧克斯智能家電產業為引領,外地科技型企業與本地企業融合發展的上下游產業鏈,助力當涂打造全國知名的智能家電智造基地、全省智能家電體驗示范區。
中國寶武馬鋼集團,統籌推進以鋼鐵產業為基礎,軌道交通、金屬資源回收加工綜合利用、冶金裝備制造、設備遠程運維、特種冶金材料、裝配式建筑、礦產資源、長三角數據中心協同發展的“1+8”產業布局,全力打造“后勁十足大而強的新馬鋼”……
集聚鍛造競爭新優勢,集聚成就發展新支撐。
當前,我市正加快打造“1+3+N”產業集群升級版,即以鋼鐵產業為主導的先進結構材料國家級產業集群,以智能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綠色食品為標志的3個省級重大新興產業集群,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汽車、生命健康等為特色的若干個市級新興產業集群,到202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超6000億元。
為進一步推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群長制”工作機制,由市級領導兼任各產業集群的“群長”,頂格推進集群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重大項目落地等工作。
同時,各產業集群均建立起“十個一”工作機制(即一個群長專班、一名產業首席顧問、一個專業招商小組、一套分工責任機制、一個集群發展規劃、一個產業承接平臺、一套產業扶持政策、一批龍頭企業培育、一個共性技術平臺、一個年度工作計劃),力促產業集群加快“聚起來”、“強起來”。
格力(馬鞍山)智能產業園、天能電池、中聯重科、潔云健康生活用品、海底撈智慧工廠……圍繞產業集群主攻方向,我市不斷加強“雙招雙引”,“引育一個、跟進一批、帶動一片”的集群效應日益凸顯,產業結構日趨優化,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立足鋼、延伸鋼,不唯鋼、超越鋼。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1+3+N”產業集群共實現產值2342.24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產值(2500億元)的93.7%,超序時進度18.7個百分點。一個個產業“鏈式發展”,一個個集群加速崛起,匯聚起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楊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