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馬鞍山市統計局發布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顯示:主要指標好于預期,主要指標增幅高于全省且居全省位次靠前。其中,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8%,高于全省9.4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比上半年提升1個位次;兩年平均增長13.0%,高于全省6.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招商引資億元以上新簽約工業項目336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34個,50億元以上項目9個,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總投資108億元的千羿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總投資110億元的蜂巢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等一批重大項目成功落地。
全市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105%、開工率85.6%,均居全省第1;竣工率124.8%,居全省第2。其中,總投資15億元的蒙牛鮮奶項目從去年10月底主體工程開工,到如今一座現代化工廠拔地而起,滿打滿算僅用時6個多月。
今年前三季度,以馬鋼焦爐系統工程為代表,全市技改投資增長2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個百分點;全市入庫技改項目500個,比2020年同期增加75個,其中計劃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97個。
這組數據意味著以企業為主體的固投,既反映固投的內在質量,更埋下了可持續增長的“金礦”,后勁可期。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
同在項目這條賽道比拼,馬鞍山靠什么“一馬當先”?
項目建設,馬鞍山靠的是創新組合 “打法”。
在招商引資方面,今年以來,馬鞍山市瞄準綠色程度高、創新研發強、畝均效益強、引領帶動強的“一高三強”項目,舉全市之力大招商,聚全民之智招大商,“雙招雙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之顯前所未有!
圍繞打造“1+3+N”產業集群升級版,成立“招商專員”工作小組精準“出擊”;開啟“云端會客廳”,廣泛開展平臺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一系列創新的實招高招,推動一大批項目落地生根。
千羿工業互聯網產業園、蜂巢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格力(馬鞍山)智能產業園、天能電池……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1121億元,居全省第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4.8億美元,居全省第3。
在項目建設方面,馬鞍山市同樣創新“打法”,全面梳理近年來億元以上洽談工業項目和竣工工業項目,分類整理出“洽談未簽約、簽約未開工、開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庫、竣工未投產、投產未上規、上規未達產”等“七未”項目清單,通過采取“督促推進一批、幫扶提效一批、輸血紓困一批、轉型提升一批”“四個一批”舉措,多渠道、多路徑精準破解項目進度中的各類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七未”項目攻堅以來,全市349個“七未”項目化解銷號284個,銷號率81.4%。“七未”項目直接貢獻工業投資超50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蜂巢能源動力電池等199個項目開工,蒙牛低溫鮮奶等132個項目竣工,分別居于全省第4、3位。
馬鞍山經開區一角
項目建設,不是靠“一招鮮”,而是全體系全平臺支撐。
充滿高科技魅力的智能化廠房依次排開,智能化生產線高效運轉……走進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景象如火如荼。
作為馬鞍山市首宗“標準地”出讓項目和慈湖高新區“拿地即開工”試點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中電泰日升精密結構件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210天,樹立了項目落地建設速度的新標桿。
作為全省“標準地”改革唯一試點城市,今年以來,馬鞍山全市累計出讓工業項目“標準地”76宗、4934畝,省級以上開發園區新增工業用地全部“標準地”出讓,讓企業“拿地即開工”。
“標準地”改革的強力推進,體現的正是馬鞍山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頂格打法”。
今年以來,馬鞍山主動對標“杭嘉湖”,聚力“服務效能再提升、營商環境再優化”,出臺《馬鞍山市優化營商環境100條(3.0版)》,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讓工作力量向項目集中,發展要素向項目集聚,優質服務向項目集結。各級各部門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千方百計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辦不到”變成“辦得到”。與此同時,馬鞍山市還通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拓寬項目融資渠道、落實惠企幫扶政策等,全力以赴抓好項目要素保障,力促有效投資快速轉化、精準落地。(陳邦兵 劉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