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螃蟹長勢好,中秋、國慶的時候價格一斤能賣到60元。”10月,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在安徽省當涂縣烏溪鎮七房村,螃蟹養殖大戶李德平帶著記者在自家塘口邊查看螃蟹生長情況。
李德平的塘口是去年改造的,他從江蘇泰州學到了一種“小精高”河蟹養殖模式,收益相較普通塘口能增加30%。但問題是,當時改造塘口、購置增氧設備預計要花費30多萬元,而這筆錢從哪里來呢?
2019年起,當涂縣在護河鎮、烏溪鎮試點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農戶憑借信用評級無須抵押即可在銀行申請貸款。憑著AA級信用戶的身份,李德平在徽商銀行順利貸得28萬無抵押信用貸款。有了這筆錢,李德平的“小精高”河蟹養殖終于順利落地。
“長期以來,不論是個體農戶還是村集體組織,‘融資難、融資貴’是個普遍情況,農村貸款利息高、門檻高、放款慢、流程多,成了制約鄉村產業發展的‘瓶頸’。”當涂縣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負責人、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朱斌對記者說。
為解決鄉村產業融資難問題,2021年5月,當涂在全縣范圍內推廣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工作,第一項工作就是通過信息采集,對全縣10.9萬戶農戶進行“精準畫像”,為金融機構放款提供信用評級。
按照“鎮村干部+網格黨小組長+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力量配備,當涂成立了829個采集信息小組,對農戶家庭成員、收支情況、資產設備等信息進行集中采集,再根據農戶的信用信息,劃分出AAA、AA、A、B等信用等級,A級以上農戶憑借信用等級,可到銀行申請無抵押信用貸款。
“獲得信用貸款后,我們打造了桃膠生產基地,從農戶手里收購桃膠再加工售出,預計村集體經濟一年能增收20萬元。”桃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村黨委書記張明武告訴記者,前不久馬鞍山農商行為桃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放100萬元無抵押信用貸款,桃花村也成為當涂縣首個通過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獲得貸款的村集體經濟組織。
資金流入農村,產業發展就有了希望,而無抵押貸款產生的違約風險又由誰來承擔呢?
為徹底打消銀行對信用貸款的顧慮,當涂縣設立了600萬元信用風險補償基金,以政府信譽保障農民個人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經濟橋接。
“有了風險分散補償金制度,金融機構可以放開手腳創新產品,為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提供金融保障。”當涂縣財政局副局長吳剛說。目前,當涂縣8家金融機構共開發出“富農貸”等13款鄉村金融信貸產品,信用戶單筆貸款額度最高提升至50萬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單筆貸款額度最高提升至200萬元,而貸款最低利率下調至3.55%,為信用主體生產經營提供更大支持。
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開展以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為當地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全新動能。截至今年8月底,當涂累計授信5.2億元,累計用信1.22億元,解決了千余名農戶、百余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短缺困難,預計2021年年底,全縣115個村經營性收入總量將突破1億元。光明日報記者 馬榮瑞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5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