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景氣殊。
百億級項目紛至沓來,一處處工地熱火朝天……放眼一江兩岸,項目建設高歌猛進,“開局之戰”捷報頻傳。“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結出的累累碩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首戰全勝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贏項目攻堅戰,“戰法”是關鍵。
在“項目攻堅年”活動中,我市在借鑒長三角先進經驗基礎上創新“戰法”,通過對“七未”項目實行全過程閉環管理,分類施策、精準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各類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加快推動項目建設不斷提速提效,持續掀起擴大有效投資熱潮,讓越來越多“低效存量”轉為“發展增量”。
汗水見證拼搏,數據彰顯成效。
今年前8個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7%,高于全省11.8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85.8%,超序時進度10.8個百分點,重點項目開工率、竣工率等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聚焦閉環管理厘清“單子”
發展靠項目。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雙招雙引”力度,成功簽約一大批優質項目,但受要素供給、基礎配套、市場銷售等影響,部分項目存在落地慢、進度慢等問題,制約了產能效益發揮。
項目攻堅,問題就是發力方向。
我市全面梳理近年來億元以上洽談工業項目和竣工工業項目,聚焦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和短板弱項,通過縣區(園區)自查、市級復核等方式,分類整理出“洽談未簽約、簽約未開工、開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庫、竣工未投產、投產未上規、上規未達產”等“七未”項目清單,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過抓實項目每個環節,促進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
為推動“七未”項目閉環化解,我市通過實施四級統籌調度機制,由市“項目攻堅年”活動指揮部統一領導“七未”項目破解工作,各相關部門、載體單位協同推進,集中力量攻堅破解。同時,逐一明確“七未”項目責任主體、路線圖、時間表,依托重點項目信息管理平臺,運用視頻監測技術,實時掌握項目推進情況,推動項目早轉化、早實施,對已解決問題的項目及時清單銷號,做到化解一個、銷號一個。
分類精準解難開好“方子”
項目建設,如何提速?企業服務專員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和省、市重點項目包保全覆蓋,“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推動項目建設“加速快跑”;
產業人才,如何招引?與全市五所職業院校簽訂《校政合作協議》,通過深入開展人才、教學及職業培訓、基地合作,不斷筑牢人才智力支撐……
在馬鞍山經開區,一項項改革創新舉措“鮮活”落地,一個個痛點、難點問題“迎刃而解”,推動項目攻堅不斷取得新成效。
高效破“七未”,關鍵在堅持問題導向,做好精準施策。我市實行“督促推進一批、幫扶提效一批、輸血紓困一批、轉型提升一批”“四個一批”舉措,多渠道、多路徑精準破解項目進度中的難點和堵點。
對洽談對接后進展不快的重大招商項目,我市堅持“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分隊、跟蹤服務、一抓到底”;對簽約落地慢的重點招商項目,我市組織開展項目加快落地專項行動;對在建未入庫統計項目,比對項目清單,實施精準指導,推動應統盡統、應報盡報;對建設進度滯后的在建項目,實施四級統籌調度機制,今年以來,全市四級聯動實地督導項目3586次,梳理解決問題593個,問題解決率67.8%。
在幫扶提效方面,我市通過幫助企業搭建線上線下市場營銷渠道、用好“詩城英才”等人才政策、落實重點項目服務秘書制度等多措并舉,“一企一策”精準幫扶,為企業排憂解難。同時,深入開展“四送一服”,落實《優化營商環境100條3.0版》,利用“惠企通”等平臺,實現投資獎補、減稅降費、報裝減免等優惠政策直達企業。今年截至目前,共落實減稅降費、獎補資金近6億元;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9.3億元。
在轉型提升方面,我市大力推廣寶武馬鋼“智變”經驗,引導企業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目前已完成上千家企業的智能制造診斷、評估工作;同時,對成長性好、擁有核心技術的項目,深入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此外,我市還不斷加大培育力度,大力推進小微企業上規升級,今年前8個月,全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44戶,新增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5%,拉動全市工業增加值增幅2個百分點。
強化要素保障力拔“釘子”
“項目快速落地、順利推進,從主體工程開工到竣工投產僅用時6個多月,又一次刷新了‘蒙牛速度’!”在總投資15億元的蒙牛鮮奶項目投產儀式上,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盧敏放,對我市優越的營商環境贊不絕口。
“拿地即開工”,達到了讓企業省心、省時的效果。據統計,“標準地”工業項目拿地后,開工周期比以往平均縮短4-6個月。
破解“七未”項目難題,我市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全力抓好項目要素保障,千方百計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辦不到”變成“辦得到”,力促有效投資快速轉化、高效落地。
作為全省“標準地”改革唯一試點城市,今年以來,全市累計出讓工業項目“標準地”76宗、4934畝,省級以上開發園區新增工業用地全部“標準地”出讓。堅持“土地跟著項目走”,全市獲批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11個,已批土地3491畝。
與此同時,我市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通過實施差別化價格政策、回收利用、嫁接重組等方式,倒逼低效企業、低效用地退出或轉型。今年以來,全市159戶低效企業轉型或退出,盤活、騰退低效用地3865.7畝,為戰新產業、高新技術企業落戶騰出了寶貴空間。
在深化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方面,我市按照“能減則減、能合則合”原則,再造流程、再減材料、再壓時限,今年以來全市審批項目875個,工業項目前期工作時間壓縮至26個工作日以內;企業開辦實現“5140”(不多于5份材料、1個環節、4小時辦結不過夜、政府買單零費用)……
只爭朝夕抓項目,全力以赴促攻堅。隨著一個又一個“七未”項目被攻堅化解,推動全市項目建設持續提速提效、要素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產業轉型升級“快馬加鞭”。
數據顯示,“七未”項目攻堅以來,全市322個在冊登記“七未”項目化解銷號220個,化解率68.3%,“七未”項目直接貢獻工業投資超50億元;今年前8個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8%,增加值總量占全省7.8%,居全省第4位,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馬發改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