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他一直擔任村干部,在任上他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兢兢業業為群眾服務,是群眾眼里的好村官。退休后,他依然把幫助鄉鄰和諧鄰里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被群眾視為好鄰里。他叫莢祥武,博望區丹陽鎮丹陽社區居民。
“退休前,老書記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只要群眾有事找他,他都會鞍前馬后去幫助,直到群眾滿意。”丹陽社區西河一二街居民小組組長趙明鳳告訴記者,莢祥武對待群眾是有求必應,群眾遇到煩心事,一個電話,他就會趕到。一次一個殘疾人生病無法自己到醫院,莢祥武接到電話,立即趕到其家里,用車護送其到醫院安排好才放心離開。轄區一個老舊背街小巷需要修建水泥路和安裝路燈,可是有幾家嫌占了他們家的花壇,不愿意。莢祥武那些天里幾乎天天上門做工作,苦口婆心,終于取得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社區居民和鄰里都佩服他,那就是處處從對方角度考慮。”
“莢祥武不僅對群眾的呼應有求必應,對同事也是愛護有加,手把手教他們做人做事。”同事孫光琴說,比如有的居民在家門口堆放雜物,莢祥武并不是一推了事,而是要求工作人員學會觀察,全面了解,為什么這些居民在家門口堆放雜物,原因是什么,學會用心去化解,讓居民心服口服。比如社區里有一戶居民因為一點事情情緒很激動,莢祥武就帶社區工作人員上門,耐心地了解原因,對該居民的合理訴求當場解決,不合理的要求耐心地說理說法,一個星期下來,那戶居民主動打電話給莢祥武,說他的要求的確過分了,表示支持社區的工作。
“這么多年來,我們和莢祥武相處得就像一家人。”一位鄰居對記者說。“莢祥武對待群眾非常有善心和愛心,處理問題很有藝術水平。”丹陽鎮黨委委員王勝壽說,莢祥武會根據社區鄰居們不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工作,對群眾的訴求,能解決的就立即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就想方設法,讓群眾心服口服,這么多年來,做到了社區矛盾不出村,鄰里關系和諧融洽。
記者 慕繼平 通訊員 朱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