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修好了、路變寬了、旱廁沒了……今年以來,當涂縣姑孰鎮靈墟村以黨建為引領,采用“村民夜話”的方式,把話筒交給群眾,收集群眾反映的急事、難事、煩心事,急辦、快辦,進一步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急事”快速辦理
一張長桌、一壺清茶、幾把椅子,即可開會。10月18日晚上,在靈墟村村民張運喜家中,村黨總支副書記張榮森召集大家坐在一起,傾聽村民們的訴求。
“村莊改造后,村容村貌改善了很多,大家生活在這里心情更加愉悅了。但是村里缺少足夠的健身場所和健身器材,大家吃過晚飯后沒地方鍛煉。還有道路兩旁缺少綠化,美中略顯不足。”77歲的老黨員徐德年開門見山,提出了幾個問題。村黨總支副書記張榮森一一記在筆記本上,爭取近期解決問題。
村里有些道路沒有安裝路燈,村民夜行不方便。村民陶家英常常摸黑回家,她一直希望村里能裝上路燈。陶家英把她的訴求通過“村民夜話”反映后,村“兩委”迅速行動。不久,100多盞路燈安裝完畢,從晚上6點一直亮到晚上10點。受益的不止陶家英一人,村里很多村民在附近的姑孰工業園區上班,路燈也照亮了他們下班回家的路。
截至目前,靈墟村已拆除污染豬圈4座、旱廁5所,清理雜樹4000余棵,粉刷墻體61戶,建設小游園1座,切實改善村里的人居環境。
“大事”用心去辦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能夠在家門口就業是很多靈墟村村民的所期所盼。
民有所需,我有所為。為此,一堂堂免費又實用的職業技能培訓課在靈墟村開展起來了。從9月份開始,靈墟村開設培訓班,為沒有一技之長的村民提供免費培訓,培訓項目包括家政、電工、月嫂等工種,村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目前已有六七十名村民參加培訓考證。
村民張菊香在姑孰工業園區找到了合適的工作,一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干活挺輕松,在室內工作不用風吹日曬。“能在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這比什么都重要。”張菊香高興地說道。
為了讓村民能順利找到工作,村“兩委”當起了職場“紅娘”。靈墟村對周邊用工單位崗位進行充分挖掘,讓求職農民深入企業了解工作流程和發展前景,親身體驗企業文化,“零距離”量身選配適合自己的崗位,實現人崗面對面對接,有效解決企業招工難、農民求職難的問題。
“‘村民夜話’都是在晚上召開,這樣不耽誤村民正常的生產勞作,提高了大家參與的積極性。“村黨總支副書記張榮森說,通過這種方式讓村民暢所欲言、反映訴求,村“兩委”現場“接單”、解決問題。
鑄“力”行動?融媒體大練兵活動第一采訪組
記者 吳黎明 業德靜 劉青元
見習記者 宣昀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