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戴上廚師帽,張永東的夢想就沒變過:要把安徽的美食帶到全國。這些年,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張永東是夢都餐飲發展有限公司產品總監。1986年,18歲的他進入烹飪行業,師從上海中國菜大師蔡育發,學成后來到馬鞍山上班,先后在事業單位食堂、飯店干過,1998年任職安徽夢都餐飲集團總廚。但張永東并沒有滿足。夢都餐飲提出讓徽菜走向全國的目標,重任落在了張永東肩上。提起徽菜,臭鱖魚首屈一指,可北方人不習慣吃淡水魚,怎么辦?“能不能用徽菜臭鱖魚的手法烹制海魚呢?”張永東帶領他的團隊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嘗試。
經過摸索,他們把目標圈定在黃魚。但不同海域的黃魚肉質不一樣,做出來的口感也不同。張永東又帶領他的團隊一個品種一個品種的試驗。“我們選取了閩東、舟山、東海以及國外的黃魚,成品對比后,最終選擇了東海黃魚。”如今,“徽州家燒臭黃魚”是夢都旗下各店的招牌菜,700元一條,在北京、上海、南京,單店一天能賣20條左右。
這些年來,在夢都餐飲,創新菜還有很多。盡管工作時間被管理工作占去大半,但張永東每天依舊要抽3個小時呆在后廚,研發新菜式。夢都上海店點擊率非常高的一道菜“嘰咕家燒腐竹”,就是張永東琢磨出來的。
浸潤煙火氣30余年,張永東明白,再好的廚藝離不開好的食材。他常在深山老林里尋找最地道的食材。有一次,他到浙江臨安去尋找一種跑山雞,雞養在大山里,沒有通公路,只有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養雞戶說,要不發視頻給你,省得跑一趟?“不行,不親眼看到雞生活的環境,總不放心。”張永東和徒弟在山路上顛簸了1個半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季節不同,區域不同,食材的口感不同,所以要在最好時節、最佳地點采購食材。”這些年,為了發現好食材,張永東幾乎跑遍大江南北,最遠到過吉林伊通,最南到達海南三亞,最西到了阿壩州小金縣,最東到過東海邊。
今年5月,夢都旗下子品牌百越薈在北京豐臺區開業,這樣算起來,夢都在省外的店達到4家,分布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地。而每個店的開業,都飽含著張永東的智慧和汗水。
“飯店施工,我們就參與進去,廚房設計、產品定位、產品結構等,都要提前謀劃好。”張永東說,每家新店開業前后,他都要帶著團隊進去協助3個月到半年,直到飯店走上正軌才撤離。
團隊精心打磨,為夢都餐飲贏得了市場贊譽。夢都南京店連續兩年入選有著中國版《米其林指南》稱號的“黑珍珠指南”,夢都北京店也入圍這一榮譽。今年,張永東被評為2017—2020年度馬鞍山市勞動模范。
記者 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