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綠色遍地花,風光旖旎入畫來。馬鞍山正在諸多點滴變化中,累積著質變的能量,孕育著勃勃生機。
從醉人的“天空藍”到怡人的“生態綠”,從車水馬龍的寬敞大街到燈光明亮的背街小巷,從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到食品安全持續加強……這些點滴變化,市民都看得見、摸得著、享得到,并為此頻頻點贊:“馬鞍山越來越美、越來越宜居了!”
市民的這份感慨,源自于我市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所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榮譽得來不易,鞏固成績更難。自1993年5月榮獲國家衛生城市稱號以來,我市深入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多舉措打造衛生城市升級版,全市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生態“扮靚”,提升“生態幸福指數”
“太美了!”8月13日上午,近20家央媒、省媒記者駐足“網紅打卡地”薛家洼生態園,發出如此感嘆。從曾經非法碼頭和“散亂污”企業集聚的“臟亂差”之地,到如今江面空闊清朗、灘涂綠意蔥蘢的“城市生態客廳”,這里的巨變動人心魄。
近年來,我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薛家洼點位整改為契機,對長江東岸進行綜合整治,全力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長江東岸實現從“濱江不見江”到“城市生態客廳”的美麗蝶變。市轄區范圍內未發生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獲批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市,建成全省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堅持以“五控”(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為抓手,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營造綠色宜居家園。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暨藍天行動計劃》,出臺《馬鞍山市燃放煙花爆竹管理條例》,自2018年5月1日起,市主城區禁放煙花爆竹。開展揚塵污染嚴控行動。2018年至2020年,全市空氣污染指數不超過100的天數分別為344天、357天和364天。
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工作,依托12369環保舉報熱線,做到接訴必查。對市重點建設工程,采取錯時施工等措施,減輕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定期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對市區范圍內建筑工地、娛樂場所進行突擊檢查,對于違法案件快查快辦。2018年至2020年,全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均低于60分貝。
為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我市對漁民給予一次性補助安置,徹底解決采石水廠取水口漁船非法停靠問題。取締慈湖水廠上游一級保護區內運砂碼頭,徹底清理聯農水系周邊的13家鋼渣采選企業。實施污水集中處理、水土保持與生態恢復等“八大工程”,慈湖河水質顯著改善。目前全市所有功能水體,水環境質量均達到功能區要求,未劃定功能區的無劣五類水體。近三年,馬鞍山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水質達標100%。此外,我市醫療廢物全部安全處置,近三年醫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醫源性污水的處理排放符合國家有關要求。
舍得留白,換來最美岸線;舍得投入,換來一方青山。五年來,我市退耕還林、廢礦復綠、水土保持、公路綠化、清水河道、濕地保護等一個個生態保護大手筆次第展開,讓馬鞍山一江兩岸更加郁郁蔥蔥,斑斕美麗。馬鞍山正在用生態“扮靚”一座城,不斷提升市民“生態幸福”。
民生“升級”,提升“民生幸福指數”
近年來,我市從群眾關切處入手,緊盯環境衛生、違規亂象、市容市貌等重點,大力消除“亂”象,告別“差”評,根除“臟”源,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
昔日,生銹的鋼筋、破損的路面、污漬的環境……雨山區好鄰里安民生活中心改造前一直受到周邊居民詬病。如今,好鄰里安民生活中心進行了標準化改造,“顏值”和“氣質”大幅提升。市民張若明對改造贊不絕口。“現在買菜全在二樓,有電梯、有空調,地面還防滑,體驗確實好了不少。”
從“老大難”變“安心攤”,一批諸如好鄰里安民生活中心、同濟花園菜市場、萬家花園菜市場等“臟亂差”菜市場經過標準化改造后成為附近居民放心的“菜籃子”。
老舊小區改造是完善小區基礎設施、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的重要舉措。我市三年來共投入4.2億元對全市75個老舊小區進行整治改造提升,完善小區功能、消除安全隱患、提升小區品質,實現房屋居住安全、基礎設施完善、小區環境優美。
不僅如此,如今的馬鞍山,污水、垃圾、廁所、停車、農貿市場等一系列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破解,垃圾亂扔、馬路亂穿、亂丟煙頭等陋習少了,禮讓行人、垃圾分類投放等文明行為多了。越來越多的市民自覺行動起來,一幅幅全民參與創建、同心同向共創的生動畫面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的鞏固提升,讓市民切身體驗到了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健康“守護”,提升“健康幸福指數”
2016年11月,我市躋身全國首批38個健康城市試點市。試點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因地制宜開展健康城市建設,全力打造衛生城市升級版,成功積累了“三微健康”(微城管、微“細胞”、微志愿)實踐工作典型經驗。在2019年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指標評價中,我市在安徽省健康城市建設評價中排名第一。2020年起,我市創新實施健康馬鞍山“15+3”專項行動,在國家和省15項規定動作的基礎上,新增公共衛生體系及能力、長三角健康一體化、健康城市建設提升行動等3項自選動作,取得積極成效,成功入選健康中國行動創新模式首批試點市。
近年來,圍繞常態化疫情防控,我市大力開展健康科普進村鎮、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家庭活動,深入普及疾病預防、衛生健康、心理健康等知識,引導群眾養成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遵守“一米線”等文明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城鄉居民健康水平。202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27.28%。大力實施《馬鞍山市全民健身計劃(2017-2020年)》,開展全民健身大賽、迎新年環湖長跑、自行車百日騎行等系列活動。加強健身設施建設,社區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100%。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33.5%。
美好生活始于健康。截至目前,全市衛生健康環境明顯改善,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79.59歲,基本建成城區15分鐘、農村30分鐘就醫圈和城區10分鐘健身圈。
如今,生態、民生以及衛生和健康,正踏著城市發展的節拍,成為馬鞍山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城市管理機制的日臻健全,馬鞍山一定會潔美常在,迸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夏雷蕾 何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