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觀看本屆詩歌節開幕式文藝演出、詩歌節成果展示及觀展,可以看出主辦方對此次活動作了精心的準備、創新的安排。同時,在濃郁的詩意氛圍中,我們也真切地感受到李白與詩歌文化已經深深植根于馬鞍山文化之中。” 談到馬鞍山李白詩歌節,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查屏球表示,弘揚詩歌文化是保護傳承和弘揚“長江文化”的重要途徑,希望馬鞍山能借助詩歌節活動,把詩歌文化更好傳承下去,成為這座詩意之城一張最靚麗的文化名片。
李白一生多次歌詠長江,如《望天門山》等成為傳世名篇。在查屏球看來,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但從李白的生活軌跡來看,他在長江流域活動的時間是最長的。“李白早年跟別人介紹時說‘少長江漢’;中年時又稱‘酒隱安陸,蹉跎十年’;最后,李白又終老于長江邊美麗的當涂。”查屏球認為,正是多年游走于江漢之間,李白對長江有著比較獨特的體會,長江流域的自然地理以及人文色彩,對其詩歌創作也產生了很大影響,“長江,也成為其詩歌創作的重要意向,留下了很深的印記。”
詩歌文化是“長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濱江之城、詩歌之城,馬鞍山如何進一步發展詩歌文化,來賡續弘揚“長江文化”?查屏球認為“長江文化”和“黃河文化”一樣博大精深,都是中華文明之源。從李白的詩歌來看,長江有著開放、進取的文化精神,同時還有著創新精神。生態優美、人文底蘊深厚的馬鞍山,有著濃厚的詩歌文化與“長江文化”,這些都是寶貴的人文財富。“比如馬鞍山正在建設智造名城,而有靈魂的智造,既需要積極進取、開放包容,同時也離不開藝術的靈性和創造。”

“新時代下,馬鞍山可以從李白詩歌中汲取營養,深入挖掘精神內涵,從開放、進取、創新三方面傳承弘揚‘長江文化’,賦能高質量發展。”查屏球表示,馬鞍山已連續舉辦了33屆詩歌節,這種持之以恒放在國內眾多城市中來看也是非常特別的,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馬鞍山以自己的文化追求提升整座城市的文化品位,讓馬鞍山這片土地所產造出來的成果著上了文化的色彩,提高了文化的檔次,增加了文化的吸引力,無疑將大大增強城市未來發展的內驅力。”
文/記者 劉明培
圖/記者 儲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