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嚴格落實省、市法治建設部署,多措并舉,多層次培育法治信仰、增強法治觀念,扎實推進全市自然資源法治建設。一方面加強學法、普法教育,建立“周一夜學”制度,開展“月學一法、全員學法”法制教育、政策法律法規解讀、黨建知識學習、黨組中心組學習等,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管理能力和法治素養。另一方面,通過深化改革、保障項目、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嚴格規范行政執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等,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深化改革再發力,“標準地”出讓領跑全省
今年5月28日上午,馬鞍山經開區打造長三角現代乳業產業集群第一個百億目標的關鍵性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蒙牛鮮奶項目正式竣工投產。
從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到如今一座現代化工廠呈現眼前,滿打滿算僅用時6個多月。作為馬鞍山經開區首宗以“標準地”模式出讓的項目,蒙牛鮮奶項目創造的“蒙牛速度”得益于我市“標準地”改革。
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破解土地要素瓶頸,實現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的目標,我市從2020年起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開展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被列為全省唯一“標準地”改革試點市。2021年,在去年改革的基礎上,我市進一步深化“標準地”改革,推動改革向縱深層次推進,通過八項舉措實現我市“標準地”改革2.0版本“四個實現”的目標。今年以來,省級以上開發園區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達到100%出讓。截至2021年8月底,全市共成功出讓工業項目“標準地”66宗4071畝,省級以上開發園區“標準地”出讓占新增工業用地供應的83%。其中,2020年掛牌出讓“標準地”36宗2108畝,2021年1-8月份掛牌出讓“標準地”30宗2053畝。
持續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印發專項行動方案,全市批而未供土地處置2232.97畝,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的61.09%,閑置土地清理處置1209.39畝,完成目標任務的124%,低效用地再開發78宗3962.22畝,完成目標任務的99.06%。
土地跟著項目走,重點項目應保盡保
日前,巢湖至馬鞍山城際鐵路江南段(含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建設用地獲省人民政府批準,批準用地1224畝。該專題批復將為巢馬城際鐵路項目實現年內全面開工和先行工程開工的建設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會同市發改委建立了土地要素保障會商協調推進機制,統籌調度解決重大項目推進中遇到的用地預審、用地計劃、土地征收等問題。今年以來,共協調解決問題18個,全市共報批土地8804畝,高效保障了巢馬城際鐵路、寧馬高速“四改八”、格力產業園、天能電池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用地需求。
9月7日,我市承接省政府委托用地審批權首批905畝建設用地獲市政府審批同意。這標志著我市承接省政府委托用地審批工作成功落地,正式拉開新階段用地審批工作序幕。為確保省政府委托用地審批權“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起草并提請市政府印發《馬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承接省政府委托用地審批權實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承接省政府用地審批權的審查工作實施細則,明確審查標準、優化審查流程,全力保障用地審批順利實施。
管理邁上新臺階,健全機制源頭管控
全面實施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合并辦理。將開發園區和主城區范圍內的規劃權責事項,調整由分局辦理。
開展不動產提升行動,全面實施登記、交易、繳稅“一窗受理,并行辦理”。全面推行“互聯網+”,實現線上線下“同步辦”,抵押登記“不見面”,自助查詢“不打烊”,稅費繳納“一卡清”。扎實開展房地產領域遺留問題專項治理行動,整改完成率100%,辦證率居全省前列。
建立健全“季核+月清”的常態化衛片執法工作機制。衛片執法檢查工作躍居全省第一方陣。2020年,我市獲獎勵農轉用指標300畝。強化源頭治理,印發《馬鞍山市自然資源執法監察村級信息員(生態護林員)管理規定》,組建覆蓋全市393個行政村的村級執法信息員隊伍,完善信息員聘用、管理、監督、考核、獎懲機制,將違法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在全省率先出臺市級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對年度耕地保護工作考核優秀的縣區、鄉鎮、村給予激勵獎勵。在全系統開展“自然資源監管體系建設突破年”活動,研究制定規范性文件、制度43件,進一步建立健全耕地保護、礦產資源管理、林業資源管理、違法建設源頭管控長效機制,形成一整套體系完善、監督有力的自然資源監管體系。
記者 劉明培 通訊員 秦寧 陶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