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黃、紫、灰等各色透水混凝土、透水磚,在陽光直射下色彩奪目。水澆其上,瞬間滲入地下沒有蹤跡。這是記者日前在十七冶建筑安裝工程技術分公司試驗場所見的神奇一幕。由該公司創新研發的透水混凝土、透水磚,將在推進我市創建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中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國家‘海綿城市’建設政策相繼出臺,作為海綿城市建設主導產品之一,透水混凝土應用日益廣泛。同時,為推進綠色發展,我們與安徽工業大學緊密合作,加強生態透水混凝土應用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該分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何兆芳介紹說,經過技術攻關,自主研發了雙層、露骨、防堵塞透水混凝土和裝飾透水混凝土磚等省高新技術透水混凝土系列產品。
據統計,采用鋼鐵尾渣和城市污泥做混凝土骨料,材料成本節省30%左右,利潤率達到22%;年消納粉煤灰5200噸、礦渣粉3700噸和市政污泥46000噸;鐵尾礦充填用固化充填極細尾礦300萬立方米,節省尾礦充填膠結料40%,實現尾渣與城市固廢大規模消耗,變廢為寶。
據悉,項目組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 15件,授權其他知識產權22件;參編中冶海綿城市團體標準2項;“鐵尾礦在混凝土中全量資源化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冶金尾渣制備水泥基透水路面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獲省部級一二等獎8項。
科研成果的終極目標是轉化運用。據悉,這些透水混凝土產品已廣泛應用在海綿城市建設、廢渣利用和環保領域。其中,利用冶金尾礦制備透水混凝土產品已應用到大北莊老舊小區改造、金福花園、銀塘組團安置房等項目;尾礦固化劑運用到馬鋼姑山礦業大型礦山井下尾礦膠結固化充填等。這些成果為海綿城市建設等重大項目的共性關鍵技術突破,提供了一種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記者 余齊斌 通訊員 姜源
[編輯:
邵國權 審核:戎小平 監制:王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