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沿著旅游大道往城東近郊走,云青家庭農場就坐落在花山區霍里街道張莊村。碩果累累的瓜果、隨風搖曳的苗木、滿塘豐收的魚蝦……農場主余后定來不及細細品嘗秋收的喜悅,便挽起褲腳在田野里頂著日頭孜孜勞作,準備冬季作物的移栽、育苗、養護,“一畝三分地,四季農事忙哪!”曬得黝黑的余后定頭也不抬地說。
今年51歲的余后定青年時從和縣老家投親來到張莊村,“小時候在家里做農活,蔬菜瓜果種植多少有點經驗,對土地有一種別樣的情懷。”2013年起,他開始從事傳統蔬菜瓜果種植,在花山區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貸了創業貸款,加上全家多年的積蓄流轉了100多畝土地,開起了家庭農場。
勤思考、腦子活的余后定發現,這百畝土地中有30多畝是坡地,搭建蔬菜大棚很困難,他毅然將這片坡地改成苗木基地,又積極響應環保號召,將養豬場改為規范的家禽養殖場,發展起了種養循環農業:蔬菜的下腳料用來喂雞鴨,雞鴨的糞便用作蔬菜瓜果的綠色有機肥。
依托近郊優勢,清新的環境和優質的產品,農場后續開辦了農家樂,發展親子采摘、餐飲等休閑農業,在附近小有名氣。旅游旺季的時候,農場的禮品特產供不應求、餐飲采摘生意也十分火爆。
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歷經政策對接、調整結構、優化產業,云青家庭農場逐步走上了正軌,農場2018年被評為“安徽省示范家庭農場”。
云青家庭農場是余后定心中“希望的田野”,也是他帶著鄉親們致富的希望所在。他和鄉親們成立翠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業務范圍包括蔬果苗木、花卉藥材種植與銷售;農業技術服務;水產養殖、銷售、垂釣、餐飲服務等。形成集種植業、養殖業、休閑農業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體系,每年收入100多萬,合作社成員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熱愛學習的余后定有自己對“新農人”的獨特理解,多年來,他請教農業專家,主動報名參加市、區統一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省里的農場主培訓和職業經理人培訓,又成立益農信息社,帶領鄉親在網上學技術、優服務、拓銷路,不斷開拓視野。
如今,休閑農業在整個合作社的效益占到三成以上,談及未來的規劃,余后定信心滿滿,“今后還會繼續發展休閑農業,努力補齊接待能力不足的短板,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吃、住、購、娛等設施建設,走“綠色農業+休閑旅游+養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記者 季晨辰 通訊員 李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