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全省唯一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示范地區,我市緊緊圍繞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始終堅持在“強基礎、塑品牌、重實效、惠民生”上下功夫,有效地推動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特別是近五年來,我市堅持以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為統領,加快構建網絡健全、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促進全市公共文化事業繁榮發展,讓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精彩。

公共服務標準顯著提升
在當涂縣江心鄉黃洲村附近,有一塊荒廢多年的低洼地,以前這里不僅雜草叢生,而且污水橫流,人們從此路過都要掩鼻而行。經過標準化改造,現在這里綠樹蔥郁、花香四溢、環境優雅,已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新建的“農民大舞臺”十分醒目地坐落在中央位置,平時人們在這里鍛煉健身,逢年過節在這里舉辦鄉村春晚或農民歌會。村里的農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在家門口自娛自樂,很是享受。

這是我市按照“主城區10分鐘、縣級城區15分鐘”標準,對公共文化設施實施標準化升級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全市47個鄉鎮(街道)均按照“5+1+x”的標準建成了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08個村(社區)因地制宜并按照“一場兩堂三室四墻”“七個一”“八個有”的標準建成了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同時,公共圖書館也按照“資源共享、協同采編、統一檢索、通借通還”的標準,構建了主城區1個中心館、3個區總館、23個社區分館和25個流動圖書服務點(部隊、學校、企業)為一體的總分館服務體系,市民步行15分鐘就可以借還圖書。針對基層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務,我市還制定了《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形象規范標準》《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形象規范標準》,從標識標牌、服務公示、人員公示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統一規范。


公共服務品質日趨優化
近年來,我市全力推進文化強市戰略,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文藝創作精品化、文化活動品牌化和服務供給精準化等主題活動,構建了一個標準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功打造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文藝創作精品化。2020年以來,我市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等主題,相繼創作了《螢螢我心》《姑溪謠》《一諾千年》等10余部文藝精品。其中,融合民歌之美與黃梅韻律的黃梅戲《姑溪謠》、講述抗戰小英雄故事的紅色兒童劇《烽火皮影團》入選2020年安徽省戲劇創作孵化計劃,反映全國道德模范葉連平事跡的黃梅戲《螢螢我心》入選2021年安徽省戲劇創作孵化計劃。



文化活動品牌化。去年,我市創新舉辦了第32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6大主題活動共吸引線上線下近1574萬人次互動參與。同時,還成功舉辦了第14屆馬鞍山李白戶外旅游節,涵蓋搖滾音樂節等10余項戶外活動,吸引1萬余名戶外愛好者參加;舉辦了第35屆“江南之花”群眾文化活動,吸引近300萬網民線上觀看。各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等結合實際培育文化活動品牌,基本形成了“一縣(區)一精品” “一鎮(街)一優品” “一村(社)一成品” “一行業一特品”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體系。


服務供給精準化。探索預約式文化配送服務,并依托互聯網搭建在線預約配送平臺,匯集市縣鄉三級54家文化場館、500支群眾文化隊伍和15942名文化志愿者,由基層文化管理員根據群眾需求預約,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度。

公共服務基礎更加夯實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速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含山縣圖書館新館、和縣文化館新館、當涂縣圖書館新館和當涂縣博物館已全面對外開放,成為各地文化新地標。

截至目前,全市7個公共圖書館、6個文化館、1個美術館、47個文化站和4個博物館,全部對外免費開放。僅2020年,全市各公共文化場館免費接待觀眾230余萬人次,全年開展“送戲進萬村”演出538場,舉辦非遺民俗、展覽、講座、培訓和演出等各類活動3500余場次(含線上),受益群眾近百萬余人次。


為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我市還加強“兩員”配置。截至目前,全市鄉鎮(街道)文化專管員已實現全覆蓋,村(社區)文化協管員覆蓋率達90%。

近年來,我市還積極發揮示范區“探索、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如通過評選產生了一批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點和示范項目,為全省乃至全國公共文化服務樹立了可供借鑒的典范。同時,還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總體思路推動文旅融合,打造了“詩歌之旅”“課本上的馬鞍山”“七彩鄉云”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產品;長江采石磯文化生態旅游區已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另外,培育了一批鄉村文化帶頭人,打造了“鄉村春晚”等一批鄉村文化活動品牌,培育了100個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名村。


著眼未來,我市已制定出臺《馬鞍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圍繞打造“全省領先、中部示范、全國一流”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名城的總目標,緊扣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從8個方面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
記者 談恒成 通訊員 李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