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在馬鞍山的城市鄉村,道路兩側綠樹掩映,經營門店整齊劃一,交通秩序規范井然、百姓市民文明有禮……一幅幅生態優、產業強、活力足、城鄉美、百姓富的文明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文明,塑造城市之形;創建,提升幸福指數。
從中部地區首個“全國文明城市”,到“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再到吹響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號角”,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特別是近五年來,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育民、創建靠民”,以小切口撬動大變化,推進文明創建常態化、長效化,努力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
夯實根基,堅持創建一盤棋
奏響創建最強音,重在一步一腳印。
為夯實創建根基,我市在整體部署上善用“加法”,先后制定了《馬鞍山市文明創建長效管理考評辦法(試行)》,加強常態長效管理;建立月測評、季綜評、年總評考核機制,建立健全“責任分解、協調推進、長效測評、專項調度”四項機制,推動創建與載體、部門工作高度融合;嚴格落實文明創建“黃橙紅”牌警示、以獎代補、約談問責等獎懲機制,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形成了文明創建“一盤棋”格局。
與此同時,我市不斷拉高創建標準,豐富創建內涵,全面推進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五大創建活動,持續深化文明創建工作,努力實現從創建文明城市到建設城市文明的轉變。
截至2020年底,全市擁有22個全國文明單位、92個省級文明單位、365個市級文明單位;擁有全國文明村鎮16個、全國文明家庭2戶、全國文明校園4所;評選表彰市文明家庭20戶、星級文明戶444戶。
今年5月17日,我市正式印發《馬鞍山市實施文明創建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目標,加快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和行為規范。
瞄準新目標、鋪展新藍圖。按照《行動計劃》,我市將重點開展培根鑄魂、道德典型引領、文明實踐深化拓展、文明風尚培育、城鄉環境治理、行業優質服務、時代新人培育、志愿服務關愛、誠信建設、心理健康促進十項活動,營造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
深入整治,善用法治促文明
近日,博望區文明養犬小分隊成員有了“芯片探測儀”,只要將探測儀在犬只的脖子處一放,該犬只是否辦證、辦證的信息一目了然。
如今在馬鞍山,“不辦證不能養狗,不牽繩不能出來遛狗”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持續深入推進犬只規范化管理,只是我市敢于亮劍,向不文明行為說“不”的一個縮影。
我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持續加大對不文明行為的監督勸導和執法力度,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馬鞍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城市文明鐫刻新標尺,為市民日常行為標出新規范,讓更多市民遠離不文明行為。
《條例》中,讓人們最關注的是,禁煙區吸煙、亂張貼廣告、交通不文明行為、出租車不文明行為、違規經營、農貿市場違規經營、亂搭亂建、噪音污染和不文明養犬等一系列不文明行為,明確被禁止與限制。
我市還先后開展多次專項攻堅,圍繞居民小區管理、農貿市場管理、道路設施修復、“門前三包”管理、交通和犬只管理、道路環衛保潔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各個擊破。
通過“三線三邊”環境治理,美麗城鄉重塑新顏;通過“紅燈記·文明行”“禮讓斑馬線”等主題實踐活動,讓文明出行深入人心;通過“反對浪費、崇尚節約”文明(光盤)行動,讓節儉生活蔚然成風;通過實施“美麗馬鞍山·文明再升級”行動,全力打造文明城市升級版……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文明創建群眾參與率達99.1%、群眾滿意度達96.4%。
整合資源,推動陣地快建設
8月28日,一場志愿服務經驗交流分享會在市黨員電教中心如火如荼舉行。眾多優秀志愿服務典型走上臺前,交流志愿服務體會、分享志愿服務經驗。
“馬鞍山愛心車隊常年開展愛心助考、春季學雷鋒、夏日送清涼、秋季敬重陽、冬日送溫暖、無償獻血等多項公益活動。”馬鞍山愛心車隊相關負責人說。
經驗交流的背后,是我市資源整合、迸發活力,織就高效順暢、覆蓋全面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的鏗鏘步伐。
在加快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四梁八柱”的進程中,我市始終堅持市級引領推進,以全省首家市級綜合示范志愿服務平臺——馬鞍山市志愿服務中心為依托,整合全市志愿服務資源、孵化志愿服務組織、規范志愿服務活動、精準對接志愿服務需求,推動文明實踐陣地建設。
同時堅持全域整合覆蓋,依托縣(區)文化場館以及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綜合文化站(中心),整合道德講堂、鄉村學校少年宮、科普活動室、城鄉健身廣場等現有資源,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黨在基層的堅實思想文化陣地。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個、所46個、站575個、行業站點236個,實現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全覆蓋。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黃東東
圖片來源文明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