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整、民風淳、文化興……金秋時節,走進馬鞍山的鄉村田野,映入眼簾的是村民群眾的質樸笑臉、生機盎然的綠化苗木、小而精致的美麗庭院。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間,正是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
五年來,我市持續加快推進移風易俗,加大公共文化供給,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進文化振興,真正讓鄉村“活”起來,讓百姓“富”起來。蓬勃生機源源不斷注入鄉村美好生活,成為培育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村容整 美麗鄉村換新顏
村路兩旁綠樹成蔭、文化廣場手繪文明、農家庭院干凈整潔……初秋時節,走進位于沿江大道東側的九華村,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不遠處,九華村八段溝水系治理工程進展迅速,又一個生態濕地游園呼之欲出。
“環境好了,日子也越過越美,心里也更敞亮。”看著村里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年66歲的昌光榮老人直呼“翻天覆地”。“以前是咱羨慕城里人的生活,現在城里人都羨慕俺們農村人的生活。就連氫氣公交車都跑上了村口的大道。”
九華村的變化,是我市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
村容整,鄉村美。我市持續推進農村“三大革命”,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行動”,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隨著村容村貌的日新月異,農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與日俱增。
五年來,我市共累計成功創建美麗鄉村省級重點示范村22個、示范村63個。全市共有26個村鎮當選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5個村鎮摘得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殊榮。
民風淳 振興百姓“精氣神”
南莊村、共謀劃,一點不比城市差。愛國家、愛集體,村規民約記心里。同發展、齊振奮,幸福生活一塊奔。村愛民、民愛村,一起建設新農村……步入向山鎮南莊村,入村處一行行清晰的《村規民約》映入眼簾,十分醒目。
“一約”落地益百姓,“約”出鄉村文明風。
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在全市開展“優秀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評選活動,將反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薄養厚葬等納入村規民約內容,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使移風易俗工作有章可循。截至目前,評選出全市“優秀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11個,3個村村規民約入選全省優秀村規民約。
當涂縣太白村組建多支志愿服務隊辦理婚喪嫁娶事宜,通過村“移風易俗辦事大廳”為村民承辦紅白事;含山縣環峰鎮梅山村利用綜合性文化禮堂,積極開展各類移風易俗活動,為村民減負……志愿積分制、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一項項創新舉措“走心”又“暖心”,讓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我市持續加強移風易俗宣傳,圍繞移風易俗等主題,結合馬鞍山歷史文化、地域特色,設計制作一批公益廣告,在顯著位置、重點路段等廣泛宣傳,有效引導群眾踐行文明行為。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進村入戶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引導群眾自覺抵制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
文化興 文明新風撲面來
傍晚時分,在當涂縣太白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不少村民圍坐在大屏幕前,等待即將開映的電影。《開國大典》《建軍大業》《英雄兒女》······一部部優秀紅色電影在當涂鄉村巡回展映,為群眾送上了一份文化大餐。
美麗鄉村的“幸福密碼”,不僅是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還要讓百姓生活有質量、笑口常開懷。這樣的幸福生活照進了現實,不僅僅發生在當涂。
近年來,我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以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七夕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為切入點,依托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節日活動。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百姓劇場”組織策劃大型惠民文化演出;開展“紅色小板凳”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以“理論+文藝”小分隊為形式,深入到群眾中間去宣講黨的理論、表演文藝節目……文明新風遍吹田野村莊。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個、所46個、站575個、行業站點236個,實現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全覆蓋,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我市各地激發出了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巨大活力。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黃東東 李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