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馬鞍山法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積極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深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努力發展提升“馬鞍山經驗”,推動形成“一站式對接、三層次過濾、一體化調裁、多要素保障”的“131+N”解紛新機制,促進矛盾化解在基層、糾紛解決在訴前。2020年全市兩級法院訴前調解案件15032件,調解成功率56.26%,同比上升27.65個百分點。全面推動縣、區及鄉鎮掛牌設立訴調對接機構,各類調解組織參與調解案件20826件次,調解成功率64.38%。
聚焦一站式對接
構建聯動共治大格局
馬鞍山法院緊緊依靠黨委領導高位推動,助力出臺《企業破產處置府院聯動工作機制》,健全“爛尾樓”“僵尸企業”糾紛解決前置機制;成立推進現代化訴服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上下一體協同推進。
完善訴調對接促聯動。全市兩級法院同步設立訴調對接中心,對接市綜治辦“9+X”平臺、矛調中心和61個調解組織,吸納173名調解員,建立29個調解室,促進調解資源集約化。
助力基層治理現代化。推進訴訟服務資源力量下沉,加強與社區鄉村、綜治網格等基層平安網絡對接,形成“小巷調解室”等特色品牌7個,促進糾紛及時就地化解。
聚焦三層次過濾
歸類分道化解控源頭
著力源頭預防過濾。推動“季度民商事萬人成訟率”“無訟社區”創建納入平安馬鞍山建設考核,促使矛盾糾紛化解從終端裁決向源頭防控延伸。
著力訴前調解過濾。加強與工商聯、發改委等14家單位對接共建,今年1-7月,全市法院委派調解案件11060件,調解成功7852件,位居全省第一方陣。近三年,委派委托調解案件數逐年提升、新收民商事案件數增幅逐年下降。強化導訴引導,配備導訴機器人、訴訟風險評估終端等智能設備,設置導訴員和專職程序分流員,引導當事人訴前調解。
著力簡案速裁過濾。制定《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調解速裁實施辦法》,全面應用繁簡分流智能識別系統,精準實現案件“繁簡分流”“快慢分道”。
聚焦一體化調裁
打造訴調解紛快車道
配強速裁力量。采用并庭組隊和“雙向選擇”方式,挑選辦案能手和優秀法官助理,組建“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調解員”調解速裁一體化“新團隊”12個,集中辦理簡易案件。
優化分工協作。明確調解員、法官助理庭前完成訴請、無爭議事實等“五固定”工作,提升庭審效率。建立速裁法官與調解員“一對一”結對指導機制,全市法院調解員成功調處糾紛7869起。
統一調裁標準。針對物業服務、知識產權侵權等多發性群體糾紛,選擇一件典型案件先行調解、先行判決,發揮“首案”示范效應,促進調裁標準統一、程序規范。2020年,速裁團隊以13.33%的員額法官辦理了36%的民商事案件,平均審理期限28.35天。
聚焦多要素保障
凝聚辦案合力提質效
完善簡案審判機制。制定《民商事速裁案件簡式審判指引》,提煉總結買賣合同等7類案件訴訟要素表,并配套制作相應的要素式、令狀式裁判文書,開庭審理按照訴訟要素表推進,無爭議事實直接確認,加快審理節奏。
加大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力度。全市法院改造完成高清數字化科技法庭78個,大幅縮短庭審時間;全面加強網上辦案,強化發揮道交、物業線上專業平臺功能。
推進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辦理。在全市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分層推進設立送達、保全和鑒定中心,集約處置審判事務性工作,優化資源配置,方便群眾訴訟。
記者 劉明培
通訊員 吳業文 陳依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