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老兵,送新兵 “兵王工作室”發光發熱
“在部隊做好傳幫帶,回到地方后也要發揮軍人的自身優勢,在‘新戰位’上發光發熱,退休不褪色。”王忠心說。去年5月,王忠心正式光榮退休,回到了闊別34年的故土——休寧縣海陽鎮。
王忠心陪伴老母親,居住在汪金橋村的老屋,灰瓦白墻,并不顯眼。村里有兩條清澈的溪流,宛如玉帶般相互纏繞;村外三面臨山,盛夏時節蟲鳴陣陣,綠陰遮日。
王忠心在汪金橋村家喻戶曉,村民經常會在路上遇到他。退休一年多,王忠心比以前略黑略胖,兩鬢斑白。平日給母親做做飯,和好友聊聊天,與親友敘敘舊,到池塘釣釣魚……他的臉上總掛著樸實的笑容,走在家鄉青石板路上的步伐十分輕快。
“在家里照顧年邁的母親,在外面保持著軍人的本色,他經常參加當地組織的志愿服務獻愛心。”妻子楊洪苗說。今年3月14日,重新穿回軍裝的王忠心特地參加休寧新兵送行儀式,鼓勵他們要努力工作訓練,爭取成為優秀軍人。“王忠心是我們征兵工作的‘金字招牌’,我們休寧兵有個好榜樣。”休寧縣人武部副部長翟小輝說。
在休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有一間辦公室門口掛著“兵王工作室”標識,墻上公示著工作室職責,桌上鋪著迷彩桌布,柜子上陳列著休寧縣歷年來優秀退役軍人的獎勵證書,角落里還有一個小巧精致的圖書角。王忠心經常在這里接待老兵咨詢、宣傳退役軍人保障法、幫助困難老兵等,用實際行動扛起了一個老兵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為更好地發揮‘兵王’王忠心的示范引領作用,我們成立‘兵王工作室’,標志著雙擁共建和退役軍人服務體系的創新升級,為關心關愛、常態化精準服務退役軍人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休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吳春暉說。
當征兵宣傳大使,做國防教育大使,王忠心欣然接受與“兵”有關的所有工作。一些企業重金聘請王忠心擔任“代言人”,有的社會組織以高薪邀請他擔任“顧問”,都被王忠心一一回絕。“我在部隊上是怎么做的,到了地方還會這么做。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盡自己應該盡的責,不管在哪里都要對得起這身軍裝。”王忠心說。
獻愛心,做公益 為民腳步從未停歇
以前,他在陣地戰位上奔跑;現在,他在田間地頭奔波。解甲歸田的王忠心,依然忙碌在家鄉的大街小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也是王忠心的牽掛。王忠心把10萬元榮譽慰問金全部捐出,其中2萬元捐贈給困難學生,18名家庭遭遇不幸的困難學生得到資助。在助學金發放儀式上,王忠心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建設國家有用的人。
不僅如此,王忠心定期為孩子們帶來國防教育課,厚植家國情懷,強化國防觀念,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到學校,王忠心就成了“校園明星”,孩子們排起長長的隊伍,耐心等待王忠心給他們簽名。有時候,名字還沒有簽完,孩子們就迫不及待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王忠心笑得燦爛又靦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無聲的。“我要像他一樣,為祖國發揮自己的光和熱,成為像他一樣的英雄人物。” 休寧縣海陽中學學生張梓洋說。
去年端午節,王忠心和退役軍人代表、社區工作者共同度過。包粽子、插艾葉、話家常……他鼓勵年輕人為國防建設和家鄉經濟社會發展而努力。34歲的退役軍人邱曉君見到王忠心格外激動:“我能和老班長一起包粽子,特別自豪。我要向老班長學習,把事業干好,把老兵志愿服務隊發展好。”
“誰能想到,老王離開部隊后對自己更嚴格了。”楊洪苗笑著說。去年5月,黃山市電視臺邀請王忠心錄制國防教育宣傳片,普通話并不標準的他開始每天反復練習吐字發聲,叫女兒錄制一版正規清晰的講話“模板”,他再按照女兒的發聲努力訓練。
告別部隊以來,王忠心幾乎每個月都參加志愿服務,國防教育宣傳、植樹造林、看望老兵、講黨課、慰問困難群眾都有他的身影,為人民服務的腳步從未停歇。
葆本色,當人梯 “新戰位”上續寫“傳奇”
7月1日,王忠心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觀禮英模代表,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和7萬余名各界群眾代表,共同度過了終生難忘的激動時刻。大會結束后,王忠心想在第一時間與昔日戰友分享這份喜悅,就直接回到了自己的老部隊。
回到老部隊,王忠心和戰友們一起學習探討。“雖然退休了,但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永遠是黨和人民的一個兵。”王忠心說。
他告訴記者,自己一定不遺余力、只爭朝夕,繼續在黨員“戰位”上接續奮斗。
入伍時什么樣,退休時還是什么樣,王忠心始終保持著軍人的初心和本色。34年來,他始終扎根連隊、堅守崗位,熟練掌握操作多種型號導彈武器,精通19個導彈測控專業,先后執行重大軍事任務30多次,沒有下錯一個口令、做錯一個動作、按錯一個按鈕,是實至名歸的“導彈兵王”。
“論年齡兵齡,全旅數他最長;比專業操作,‘第一把交椅’非他莫屬;新兵第一次參觀旅史館,班長都要指著他的照片津津樂道。”火箭軍某部戰士趙洋說。旅教導隊導彈專業教室定期開講,王忠心是“鐵定”的授課人,面對剛從地方大學入伍的新學員,他從不覺疲倦,恨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全部傳授給大家。
退休前那幾年,王忠心傾力傳幫帶,牽頭成立“士官工作室”,帶領其他高級士官研究破解專業難題,編寫新型裝備操作規范,幫助單位選拔骨干人才。 他擔任大項任務技術把關,悉心培養新人,系統梳理業務心得,編寫出厚厚的《測控專業操作指南》。在他的帶動下,先后培養出數百名優秀導彈號手,人人均可獨當一面。
“一輩子當兵,當一輩子精兵”是王忠心的人生信條。無論在什么地方,王忠心用赤子之心抒寫著一名士兵的無限忠誠,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
(本網記者 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