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位于重陽路與佳山路交叉口的重陽路商圈黨員志愿服務亭,化身一座清涼驛站。走進亭內,直飲水、微波爐、沙發、桌椅、書刊一應俱全。居民買菜回來歇歇腳,外賣小哥打杯水,環衛工人熱飯菜,志愿服務、鄰里互助等活動時常開展……開放以來,這里從未冷清,居民們親切地稱它為“暖心亭”。

商圈與居民互動,黨員為群眾暖心。梨苑社區以重陽路商圈黨建為紐帶打造的“五位一體”共商共建組織模式,正是我市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創新的一個大膽嘗試。依托城市黨建“微管家”,近年來我市不斷優化調整社區網格黨組織設置,積極構建“網格連心、服務聯動”工作機制,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組長,建強專兼職網格員隊伍,加強網格資源配置,真正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百米”,用“小網格”托起民生“大服務”。
網格劃細劃密 當好黨群“連心人”
“國際華城二村的景觀木橋已修復”“小區新更換200余個監控攝像頭”……在7月20日華城社區的工作例會上,通過交流討論和實地檢查,好幾件居民之前反映的“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
及時收聽民意,迅速作出反饋,這無疑是當前打通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所在。基層治理千頭萬緒,想要解決群眾的“關鍵小事”,網格才是真正的依托和基礎。
去年以來,我市積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積極構建“網格連心、服務聯動”工作機制,著力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全面提升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的精準度,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兜”起群眾的大小事,勢必要織密這張“網格”。
如何才算織密?優化調整網格黨組織設置是第一步。根據社區網格劃分情況,按照“黨員人數適度、服務管理便利、資源配置有效、功能更加齊全”的原則,全市118個城市社區共組建1628個黨支部(黨小組)。在網格黨支部書記、黨小組長人選的選配上,能力強、有威望的優秀居民、退休干部黨員成為網格黨組織負責人的不二人選。此外,發揮樓棟黨員中心戶的作用,健全“街道(鄉鎮)—社區—網格—樓棟”四級黨組織體系,實現組織進樓、服務進家,激活樓棟里的“紅色細胞”,組建以在職黨員、志愿者、網格員、中心戶、樓棟長等為骨干的“網格連心”服務團隊,及時解決群眾實際問題,讓網格員成為黨群“連心人”。
機制建優建強 暢通治理“連心環”
織密了網格,還需要推動資源向基層傾斜,在這一點上,孫底社區率先做了大膽嘗試。
孫底社區建立了全市首個“紅色物業聯盟”,社區、物業、業委會交叉任職,不占編制,不拿報酬,三方合力推進社區治理,許多諸如“在社區裝電梯阻斷器”“建設嬰幼兒托育中心”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在“紅色物業聯盟”的介入下,如期解決。
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不僅要整合形成“融”的力量,關鍵要增強街道“統”的功能,最終要提升網格“治”的能力。

在持續深化街道體制改革方面,我市賦予街道黨工委派駐機構人事參與權、規劃參與權、綜合管理權等,指導12個街道設置“五辦三中心”,推動行政執法資源向街道以下延伸,建強街道黨工委這個軸心。
通過深化“雙報到雙報告雙評議”,組織78個市直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6363名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與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組建區域黨建聯盟,開展紅色物業建設,推動區域互助共建。
在此背景下,“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應運而生。通過“吹哨”,市交警支隊“應哨”整治孫底社區山南小學下課高峰期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為孩子們撐起交通平安傘;供電公司花山服務中心“應哨”解決花山社區“攔路虎”,移除占道電線桿;雨山區住建局“應哨”幫助北山社區橋頭新村安裝路燈照亮居民回家路……越來越多的“關鍵小事”通過“社區吹哨、部門報到”長效機制得到了解決,網格發現問題、社區精準吹哨、市區分級派單、部門應哨報到這一套閉環系統,也實現了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提升了網格服務的精準度。
載體創新創活 架起服務“連心橋”
7月底“煙花”過境時,短時間的集中降水造成團結村3棟平臺大面積積水。當天9時許,花山社區網格員徐皊發現后,通過手機端的“大管家綜合服務平臺”將問題上報。社區“大管家綜合服務平臺”負責人收到待辦事項,社區黨委及時響應、聯絡物業。僅兩小時,工作人員就將排水口疏通,積水迅速排出。
如此高效能運作,得益于7月2日在全市上線試運行的“大管家綜合服務平臺”。按照“一門戶、一賬號、一數源”目標,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基層信息系統清理整合,整合系統62個,關停系統18個,使之成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又一“利器”。
線上用信息化幫基層減負增效,線下用服務圈為基層擴展資源。

在中崗社區“紅楓小站”負責人、紅楓志愿社黨支部書記戚繼華的小筆記本里,清晰地記著中崗三村居民代表高宗發提出的修繕紅楓志愿廣場破舊廊亭的訴求。面對這筆不小的開支,黨建微管家“紅楓小站”立即召開座談、聯絡網格內的愛心企業伸出援手幫忙改造,在“居民議事廳”里,高宗發、戚繼華與愛心企業蒙原聚老總趙杰情、中崗社區黨委書記侯維榮面對面,共同敲定廊亭改造方案。經過一周的緊張施工,紅楓志愿廣場的廊亭煥然一新。
像“紅楓小站”這樣的網格黨建“微管家”在我市還有很多,它們通過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15分鐘網格黨群服務圈”,推動各方面的人員力量、資金資源下沉網格,促進社區黨組織與各方力量陣地共享、資源共用、活動共辦,構建起網格服務的“連心矩陣”,盡力、盡快把群眾的需求在網格內循環中解決,真正把治理效能轉化為居民的幸福指數。
記者 張令琪 季晨辰
通訊員 趙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