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發布第2號總河長令,并印發《馬鞍山市2021年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要點》。即日起至2021年12月底,在全市開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全力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保障水安全,推動河湖面貌持續好轉。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第2號總河長令明確要以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城鄉污水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為重點,不斷深入推進河湖水污染防治,強化水環境治理,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全面推進中心城區水環境二期工程建設,實現水環境品質再提升,力爭中心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8%、縣城達90%以上,建制鎮污水處理率達80%以上,實現城區主要河道水質達到Ⅴ類水。新建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12個以上,新增完成25個建制村環境整治任務,新增完成25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新增完成1條國家級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任務。
在防洪排澇方面,強調要聚焦2020年特大洪澇災害中暴露出的薄弱環節和短板弱項,聚力實施災后重點水利項目,提高堤防防洪標準,增強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強城市排水防澇系統建設管理,完成葛羊路雨水管網、花山路過路管道、寧蕪路立交泵站等13處積水點改造。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實施溝塘清淤活水行動。推動防洪減災監測、預警等非工程措施建設,加密水雨情自動測報系統站點,精細化調控水利工程,充分發揮水工程運行調度效益。
在居民飲水安全方面,加強飲用水安全管理,以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為重點,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100%。加強農村供水水質監管工作,對供水單位水質自檢情況督查,提升農村供水水質檢測能力。強化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日常監管,加快推進農村水廠兼并整合,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供水企業承擔農村供水工程經營管理,不斷拓展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水平。
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制定馬鞍山市“十四五”水資源消耗雙控實施方案,并加強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指標管控。加強取用水監管,取水許可辦證率達100%,非農業取水計量監測實現全覆蓋。堅持節水優先,嚴格用水管理,推進規劃和建設項目節水評價。建設3家省級節水型企業、1所省級節水型高校、1個節水開發園區,示范帶動全社會節水。加大節水宣傳力度,積極開展節水進社區、校園等宣傳活動,努力營造節約用水社會氛圍。
在水生態治理修復方面,全力抓好長江、河湖、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統籌推進、突出抓好治污、治岸、治漁,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實施向山地區生態環境修復和長江生態廊道建設,加強石臼湖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完善濕地保護規章制度。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大力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同時做好水生生物資源的保護,長效落實長江“十年禁漁”管理機制,健全禁漁執法監管網絡,科學開展增殖放流。以“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文化融入、管護高效、人水和諧”為目標,組織開展姑溪河等6條省級示范河湖建設,進一步修護河湖生態安全底色,增強河湖綠色發展特色。
最后,要扎實做好各項保障措施,通過召開總河長會議、簽發河長令、常態化巡查暗訪等方式,強化河長湖長履職,促進河長湖長“種好責任田”,協調推進“最后一公里”不暢的問題。認真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強化跨界河湖聯防聯控,建立聯合河湖長制。完善部門協同、多方協作工作機制,全面深化“河(湖)長+檢察長”、河湖警長制工作機制。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推進河湖長制進園區、進社區、進企業等,鼓勵社會參與和媒體監督,發揮民間河長、企業河長作用。
見習記者 高瑩 通訊員 竇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