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或許100個人就有100個答案。但對向山鎮百姓來說,幸福,就是裸露的礦山披上綠裝、呼嘯的卡車離開鎮區、漫天的飛塵消失不見、黑臭的水體魚翔淺底……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多年來,通過實施復墾復綠、關停污染企業、規范整治固廢堆場等舉措,向山鎮的“生態傷疤”正在逐漸消退。這一切,當地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他們紛紛表示,盡管向山地區生態修復任重道遠,但百姓對綠色轉型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將繼續支持生態修復工作,期盼“城市花園”早日建成。
整治“散亂污”,實現藍天常在、碧水長流
每天吃過晚飯,向山鎮向陽嘉園小區居民石紅霞就會約幾個球友到附近的洋河邊廣場上打羽毛球。在那里,能聽到蟲鳴、蛙叫,能聞到花草清香,石紅霞感到非常舒適……
說起洋河,從小在河邊長大的石紅霞,親眼見證了它的變化過程?!把蠛拥纳嫌问窍蛄虻V,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礦上的淤泥常流到河里,造成河道堵塞。汛期水情嚴重時,洋河附近村莊經常被淹?!笔t霞回憶說,后來,有關部門疏浚了河道,水情壓力減輕了,但污染來了。上游的幾個化工廠直接排放污水,導致洋河發黑發臭,村民種地都不敢從河里取水澆灌。幾年前,向山鎮關停了化工廠,對當地水系進行綜合治理,河水水質逐漸改善,如今變得清澈見底。“不僅如此,還在河邊植樹種草、修步行道、安裝防護欄。現在,這里成了居民最愛去的地方,一到晚上,很多人就去河邊散步?!笔t霞說。
洋河水清了,圓了石紅霞的一個心愿。但在向山生活了幾十年的她,對生態修復的愿望還有很多?!跋MM一步加大生態修復的力度,尤其是控制好灰塵治理,讓我們的家園更潔凈。”石紅霞表示。
7月7日早晨,向山鎮石山社區居民陳啟貴和老伴來到石山公園散步?!笆焦珗@早上的空氣很新鮮,我們經常來走走,晚上還要到代塘體育場健步走,這也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陳啟貴笑著說。
在向山鎮生活40多年的陳啟貴,也親眼見證了這個小鎮的變遷歷程。上世紀八十年代,陳啟貴一家三口擠在只有49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非常不便。后來享受了棚戶區改造惠民政策,陳啟貴一家住進了寬敞的房子。和居住條件一樣改善的,還有石山公園。以前的石山公園,山上光禿禿的,后來,當地開始在山上植樹;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的石山公園樹木蔥郁、鳥語花香。此外,陳啟貴每天“打卡”的代塘體育場,以前地面坑洼不平、雜草叢生,如今鋪上了塑膠跑道和人工草皮,成了全鎮百姓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向山鎮西入口。以前路邊環境比較差,有的路段甚至用圍墻圍起來;現在,經過綠化美化,成了一條生態長廊,圍墻也拆了,你去看看,可漂亮了?!标悊①F笑著說,近年來,向山鎮的環境變得更好,面貌變得更美,生活的幸福感越來越強烈。希望持續鞏固生態修復的成果,讓向山地區藍天常在、碧水長流,越來越宜居。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我們村四面都是礦區,運礦公路橫穿5個村民組?!毕蛏芥偸R村黨總支副書記王金國說,以前村里基礎設施條件很差,路是石子路,沒有路燈,沒有自來水,家家戶戶都準備兩個大桶,村里安排人開著拖拉機統一到南山礦去接自來水。
近年來,通過實施“村村通”“戶戶通”等惠民工程,石馬村修了道路,通了自來水,裝了路燈,之后又對全村人居環境進行整治,清除了陳年垃圾,種上了花草樹木,改造了所有旱廁,裝上了污水處理裝置,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村外的道路兩邊種了櫻花,到了花開季節,石馬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一有空閑,向山鎮陶村村民許雯就來到陶村棚改安置房項目,看看項目進展情況。“估計8月份就能拿到安置房鑰匙了,明年就能搬進新家,太開心了!”許雯喜笑顏開地跟記者說。
許雯從小在村里長大,“采礦場就在村子附近,礦場爆破礦石,不時發出巨響,家里房子也會跟著震動,那時候全村的人都期盼著能早些搬出去。”許雯說。
隨著陶村棚改安置房項目的啟動,陶村村民的愿望實現了,10個自然村全部搬出了陶村原址。“不再被爆破聲驚擾,還有各種各樣的健身場所,外婆也能到廣場上跳跳廣場舞,生活越來越好。”許雯欣慰地說。
對于未來的美好生活,許雯還有更多的期盼。“希望安置房小區綠化更多,配套設施更齊全,建設好休閑健身場所,讓我們茶余飯后能有好去處?!痹S雯說,向山鎮正在打造馬鞍山東部“城市花園”,居民小區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居民小區變綠變美了,向山這座“大花園”的建成也就不遠了!
記者 王永霞 見習記者 高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