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增強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
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馬鞍山考察,提出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新發展定位,為我市指明前進方向、帶來重大機遇、賦予新的使命。
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

從“十里鋼城”到“生態福地”,馬鞍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兩個關鍵詞,以鐵的意志、鐵的手腕、鐵的作風,全力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用實際行動回應期盼。如今,“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的動人景象,正在馬鞍山重現。
盛景重現 一江春水向東流
薛家洼生態園、楊樹林、濱江文化公園、采石磯公園……行走在長江東岸,一批濕地公園、游園與濱江生態綠廊“串珠成鏈”,已成為廣大市民的網紅打卡景點。
然而,四年前,這一切還是可望不可及。別說“網紅打卡”,就是想到江邊看看長江風光,都不容易。
153家非法碼頭散落長江干支流、704家“散亂污”企業遍布長江岸線、4295個入江排口溯源不清、35條黑臭水體交錯市域范圍……過去,“先有礦后有市、先生產后生活”的發展模式,導致馬鞍山經濟結構偏重,長江生態頻亮紅燈。曾經的長江東岸一度成為非法碼頭林立、砂場違建盤踞的臟亂之地。
面對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堅持問題導向,集中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舉全市之力,傾全市之智,按照“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流域治理、精準治理”的標準,刀刃向內,動真碰硬,全力做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非法碼頭和船舶修造企業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清廢”行動、入江河流和排口治理、大氣污染防治、工業園區排查……一項項舉措齊頭并進,全面壓實整改責任,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非法碼頭拆除了、污水直排封堵了、“散亂污”企業整治了、固廢堆場不見了,一批影響多年的環境突出問題得以解決,更多優質發展空間得以釋放。多年“近水不親水、臨江不擁江”的尷尬消匿無蹤,寶貴的長江岸線得以重塑新顏。
只有生態優先,方能一馬當先!
為徹底治理城區黑臭水體,我市一體推進雨污分流、截污納管和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等工程,完成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城區35條黑臭水體全面“洗白”,讓“源頭活水”常流常清。
為實現長效管理,我市以市政府層面專項推動“環保管家”模式,通過政府“買服務”,聘請專家團隊為工業園區和企業“把脈問診”,精準科學治污,構建起新型現代治理體系。
守護長江,久久為功。
為了以高水準生態環保推進高質量發展,今年3月,我市在全域范圍內開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排查整治各類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新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盡快消除環境隱患;同時,對已完成整治的問題開展“回頭看”,全面鞏固整治成果。
擦亮綠底 兩岸排闥送青來
“這里游玩真不錯!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特別是依托原始礦坑改造而成的戶外運動拓展區項目豐富、充滿刺激!”正值周末,南京市民陳女士帶著孩子來到位于當涂的安徽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游玩。
像陳女士一樣,來此游玩的游客們都收獲了一份意外的“礦山體驗”。不曾想,這里原先是一處廢棄礦坑,由于長期開采,周圍的林地遭到破壞,形成了占地約8萬平方米的巨大礦坑,風起塵土飛揚、雨淋水積坑底。
作為探索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樣板”,我市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努力實現廢棄礦山“變廢為寶”。安徽大青山野生動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投資了近2億元對該礦坑進行地質環境治理和綜合利用開發,借助礦坑的地形地貌,打造蹦極、玻璃棧道、水下餐廳等特色項目。
包袱變寶庫,走穩生態路。昔日“礦山”蝶變今朝“樂園”,這只是我市因地制宜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實現重塑綠色岸線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不斷探索市場化多元化方式,堅持“誰破壞、誰治理,誰修復、誰受益”的原則,推行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不僅進一步拓寬了礦山生態修復資金渠道,更是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撫平城市“傷疤”、盤活土地資源,打造“綠色礦山”、不留歷史“欠賬”。
我市積極探索“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合作模式,開展雨山區向山鎮南山鐵礦大王山(丁山礦區)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大力支持科研院所按照市場化方式參與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治理工作。與此同時,不斷創新舉措,通過公開拍賣廢棄礦山治理中產生的剩余石料開展推動和縣、含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
水清兩岸綠,風光無限好。今日之馬鞍山,勝景宜人滿目新,一項項有益探索正在這片土地上上演著生動實踐。“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浩蕩征程戰鼓催,胸有藍圖干勁足。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我市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今年5月,我市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獲批,成為國家首批EOD模式(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項目和全國唯一在采礦山的試點項目。如今,馬鞍山這座城市正朝著“向山生態修復和綠色轉型”的目標,發起了新的沖鋒。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彭彩梅 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