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起來,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這首由大別山小調“八段錦”填詞而來的革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伴隨著紅軍的足跡,傳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大別山雄居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奪取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轉折地。

大革命時期,大別山地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建立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實現了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偉大歷史轉折……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大別山地區28年始終堅持革命斗爭,形成了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
堅守信念、對黨忠誠;
胸懷全局,甘于奉獻;
軍民同心,團結奮斗;
不畏艱苦,勇當先鋒。

秉持大別山精神,大別山革命老區依托當地生態優勢,厚植發展根基,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位于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通過發展桑蠶、藥材和高山蔬菜等生態產業,成為安徽省第一個“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在岳西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引導下,當地村民加入了蔬菜種植和銷售的行列,主動學習種植技術,租賃田地種植了杭椒和茭白等農作物,并以家庭農場的形式從事菜、茶、藥種植加工,成功走上致富之路。

消除貧困、實現小康是革命老區矢志不渝的追求。岳西縣將繼續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接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好鄉村振興持久戰,發揮岳西生態稟賦優勢,鞏固生態安全堅決保護好碧水藍天凈土,統籌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讓綠水青山日益成為人民群眾的幸??可?。
[編輯:
劉玉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