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陵,長江經濟帶上一座特色鮮明的城市。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的銅陵,從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來看,是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新中國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第一家銅業上市公司均誕生于此。但隨著礦產資源枯竭和環境制約,銅陵要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爭先進位,要持續提升發展水平、改善民生福祉,必須要跳出資源型城市發展“周期”。
面對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和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銅陵一手鍛長板,把銅這個傳統優勢發揮好,把銅產業做精做優做強,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躍升,著力打造新型“銅墻鐵壁”;一手補短板,通過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銅陵打好“銅”這張最具辨識度的名片,依托當地實際傾力打造“智造新銅都”,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延伸銅:涉銅產業活力迸發
走進銅陵有色銅冠銅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實時監測產品的各項指標。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已先后投入上億元,自主研發了超厚電子銅箔、超低輪廓電子銅箔、鋰電池用4.5微米和6微米雙面光電子銅箔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并實現產業化。

銅產業是銅陵最有特色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銅陵抓住銅、延伸銅,按照全產業鏈思維,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做優銅產業,加快涉銅產業改造升級和產業鏈延伸,全力推進涉銅產業邁向中高端。2019年,該市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入列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截至目前,銅產業規模已經形成擁有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企業1戶、百億元企業2戶,擁有銅陵有色和精達股份兩家上市公司和“銅冠”“精達”等國際知名品牌的格局。
銅陵加速構建相互融合、一體多元的國內乃至全球最完整銅產業鏈,通過推進“千億產業引領工程”,已形成銅桿線產業鏈、銅板帶產業鏈、銅管產業鏈、銅棒產業鏈、PCB產業鏈、銅粉產業鏈、銅藝產業鏈7條完整的產業鏈。同時,銅產業平臺建設逐步完善,在全國率先創建了國家新型工業化(銅及銅加工)示范基地、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國家專利產業化(銅深加工)基地。
完整的鏈條和完善的平臺激發了科技創新的活力。近幾年,銅陵銅產業企業共登記省級科技成果345項,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3項。目前銅陵特種電磁線、高強高導銅合金線、銅合金板帶材、磷銅材料、電子銅箔等主導產業和產品的技術水平均居國內領先水平。
超越銅:戰新產業發展壯大
伴隨著無塵車間機器有節奏的轟鳴聲,一個個小小的鐵片、線圈、電路板,按照設定程序自動鉚合成一個個5G射頻無源器件,機器尾部,數十名工人正在對自動化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檢測。銅陵經開區華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
銅陵把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托重大產業平臺建設,突出精準招商,培強龍頭企業,加強政策扶持,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除去銅基新材料產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外,該市依托精細化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推進產業延鏈和科技創新,催生出半導體、5G、電子化學品等新型高端產業。與此同時,銅陵梯次構建產業發展體系,已形成“1個國家級集群、1個省級基地、6個省級工程(專項)”發展格局,其中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連續四年獲省級評估A類(最高)等次。
“十三五”期間,銅陵累計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340個,累計完成投資約490億元。銅陵有色銅冠高精度電子銅箔(一期)、海亮高效節能環保精密銅管、旭創光模塊等一批重點項目竣工投產;富樂德半導體硅片再生、中國建材現代環保裝備產業園、潤衍科技綠色新材料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到“十三五”末,銅陵納入省戰略新興產業統計口徑的企業達到196戶,年總產值達843.6億元。
數字化:傳統產業煥發光彩
走進銅陵泰富特種材料公司能源管控中心,大屏幕清晰地顯示著煤氣、蒸汽外供以及實時發電等情況,公司智能與信息化中心負責人呂冬告訴記者,現在公司有了“大腦”,生產中“數據指標”替代了原先“經驗指標”,即便是入職不久的“小師傅”通過操控電腦也能準確完成生產調控。
“破瓶頸、靠‘大腦’,這是我們傳統工業加強工業互聯網應用的一個生動縮影。”銅陵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胡振南告訴記者,作為以傳統工業為主的城市,該市一直面臨行業產能過剩、產品附加值有待提高、能耗管控粗放、環境壓力大等諸多挑戰。近年來,銅陵緊抓工業互聯網這個核心,激活工業大數據,培育生態、豐富業態,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賦能。
“磷轉化率平均提升0.79個百分點,殘磷率進一步下降,可節約磷礦石資源6000噸、減少磷石膏固廢10000噸。”在六國化工公司,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成功試點“工業——環境大腦”并取得明顯成效,今年他們又上線了“產銷協同決策分析大腦”,推動實現定制化生產,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當前,銅陵有色、銅化集團等大中型企業均已謀篇布局工業互聯網,“工業大腦”在有色、化工、鋼鐵等重點行業全面推進。
針對中小微企業數字化、智能化需求,銅陵大力推動企業“上云”,并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上云”企業提供定制化的云服務產品。銅陵還積極培育工業互聯網新興產業,與“阿里系”浩鯨云計算科技公司共同組建安徽長江工業大數據公司,由其建設運營的“長江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銅陵)場景應用均已取得顯著成效。
脫貧攻堅,筑牢鄉村振興基石
近日,記者來到樅陽縣麒麟鎮岱鰲村,舉目是秀色滿山,抬頭可見藍天白云,村里道路通暢,村容村貌干凈整潔。
岱鰲村地處樅陽縣、桐城市、廬江縣三地交界處,總面積10.6平方公里,幾年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1戶、461人,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11.48%,村集體經濟幾乎為空白,是典型的貧困村。如今的岱鰲村,不但貧困戶全部脫貧,能人和項目也紛紛“回流”,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位于岱鰲村的大鵬生態牧業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陸大鵬正在給自己飼養的黃牛喂草?!拔覀兓噩F有120多頭牛,今年能出欄100頭?!碧峒敖衲杲洜I情況,陸大鵬信心滿滿。
岱鰲村地理位置偏僻,山場多,水利基礎設施差,農田大多是“篩子田”——漏水、貧瘠、農作物單產低。脫貧攻堅中,岱鰲村因地制宜發展白茶產業,同時盤活集體山場招引種養業和農業加工項目。如今的岱鰲村涌現出了15個家庭農場、2個合作社、3家農業加工企業、1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計21個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
岱鰲村的變化是銅陵市脫貧攻堅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2016年區劃調整后,銅陵全面開啟脫貧攻堅步伐,五年來,銅陵舉全市之力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11.5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攻堅脫貧也激活了銅陵貧困地區產業,帶動鄉村發展后勁全面增強,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內外兼修,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漫步銅陵,大道兩旁樹木青翠,公園小區翠蔓披拂,廣場綠地花團錦簇,“城在綠中、道在林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新景如畫卷般展開。

銅陵重化工業曾一度占全市工業比重達97.3%,產業結構偏重,是一座典型的生產型城市。近年來,該市以綠為底色,咬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首創“礦山山長制”改革,推進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共抓“長江大保護”,組織實施長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大力推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工業文明著稱的銅陵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轉向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
當初小碼頭林立、“臨江不見江”的長江岸線,如今成為擁有“銅陵外灘”美譽的濱江生態公園;伴隨著生態環境改善,擁有“長江微笑天使”之稱的江豚經常和銅陵百姓“照面”?,F在的銅陵,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多項榮譽于一身。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銅陵市注重提升市民內在素質,加強“銅陵好人”評選表彰和基層巡講,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載體,推動實施“傳育立行”教育工程,深入開展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主題實踐活動,廣泛培育社會文明新風尚。截至今年5月,該市共評選出“銅陵好人”536人,其中86人入選中國好人榜,13戶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2戶家庭榮獲“全國文明家庭”。
(撰稿:記者 林春生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