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定遠縣蔣集鎮蔣崗村的扶貧車間引進了一家包裝廠。因病致貧的村民黃小紅走出了田埂,成為生產線上一名包裝工人。每天按時上下班、接送孩子,成了村里“上班族”,家庭收入有了保障。該鎮整合7個村的扶貧資金,投資建設了連片廠房,招引了大型包裝企業入駐,吸納周邊近300名村民穩定就業,像黃小紅這樣的脫貧戶就有70多人。
扶貧車間是安置貧困人員就業的重要載體,也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支撐。我省目前共有就業扶貧車間971個,帶動貧困勞動者1.19萬人,一大批扶貧產業崛起于鄉村,一大批貧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我省堅持把就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增收的主要渠道,將促進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實施“三業一崗”“四幫四促”等就業扶貧模式,堅持穩崗與拓崗并重,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帶動就業,建立扶貧車間吸納就業,開發扶貧公益崗位安置弱勞力半勞力就業,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眾“端穩飯碗”。
2016年以來全省累計幫扶貧困勞動力就業69.1萬人;累計跨省就業75.6萬人,省內就業21.4萬人,就地就近就業(縣內)82.1萬人;認定就業扶貧車間971個,帶動貧困勞動者1.19萬人,帶貧率36.04%;累計開發居家就業崗位69.91萬個;累計開發公益崗位27.64萬個,吸納26.95萬名貧困勞動者就業;招募就業扶貧基地5544個;組織開展技能脫貧培訓19.08萬人次。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占比由2014年的18.3%上升到目前的41.17%,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收入由2013年人均每月717.5元、占比33.7%上升至目前的人均每月2004.15元、占比61.65%。穩定就業,讓很多貧困家庭的錢包鼓了起來。
過去,貧困勞動力想出去務工卻“出不去、留不下、穩不了”,脫貧只能“等靠要”;如今,政府牽頭、企業家門口招聘、“點對點”輸送、免費技能培訓、穩崗就業補貼等就業幫扶“一站式”服務,就業崗位送到家;扶貧車間、就業扶貧基地、居家就業崗位、扶貧公益性崗位等多個就業渠道,貧困群眾穩定就業不再愁。
針對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困難群體,我省還積極開發農村保潔、保安、護林、護路等扶貧公益性崗位,吸納了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貧困勞動力就業,按規定給予一定的崗位補貼。截至目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累計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28.48萬個,受到了基層和貧困勞動力的普遍歡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從2017年起我省將技能脫貧培訓列入技工大省技能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累計開發脫貧培訓項目近200個,鼓勵培訓機構創新培訓模式,支持對貧困勞動者開展訂單式、定向技能培訓,加大技工教育扶貧力度,實行技工教育扶貧“三補政策”。2016年以來,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累計組織開展貧困戶勞動力技能脫貧培訓19.07萬人(次),培訓合格17.47萬人(次);全省技工院校累計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73萬人,很多貧困學子通過技能培訓掌握了一技之長。
省扶貧辦主任江洪表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繼續開展“三業一崗”就業幫扶,實施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提升行動,千方百計穩定就業,持續加大務工就業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以工代賑中優先使用當地脫貧勞動力,統籌用好鄉村公益崗位,繼續實施“雨露計劃”和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確保就業人數保持穩中有升。
(記者 范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