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江景非常漂亮,我和朋友們一有時間就過來跑步。”4月22日下午,淅瀝瀝的小雨,未能阻止馬鞍山“90后”小伙王先生和朋友們前往薛家洼生態園跑步的熱情。
“別看這兒現在是‘網紅打卡地’,兩年前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臟亂差之地,站在這兒,泥都能沒到小腿。”馬鞍山市花山區“三大一強”辦公室主任高旭東說。
長江東岸的薛家洼,曾經是長江干流馬鞍山段漁民漁船最集中的地段,曾分布著一些非法碼頭和散亂污企業,生態環境問題非常突出。
“全市以薛家洼點位整改為契機,對長江東岸進行綜合整治,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使用本地樹種進行復綠補綠,保留楊樹林、蘆葦蕩等生態濕地,打造原生態的濱江濕地公園。”馬鞍山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此舉解決了馬鞍山長期以來存在的“濱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的問題。
長江馬鞍山段全長30多公里,為將此打造為“城市生態客廳”,馬鞍山市積極探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在全省率先完成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禁漁和漁民退捕轉產,5146條漁船全部拆解,1.1萬漁民轉產上岸;加快構建長江生態廊道,加強沿岸防護林建設和濕地保護,完成造林綠化1.3萬畝,退漁還濕1662畝;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放流各類魚苗600多萬尾;建立沿江環境保潔常態化監管機制……長江東岸的綜合整治,還當地市民親江親水岸線。
如今,沿江生態游園串點連線成面,江面上的水鳥更多了,不少市民還拍到了江豚成群嬉戲的畫面。
為守護來之不易的“一江碧水”,馬鞍山實招硬招頻出。去年底,長江馬鞍山段船舶污染物集中接收站的建成、使用便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馬鞍山交通運輸局港航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宋金成介紹,船舶污染物集中接收站為進出馬鞍山港的各類船舶提供便捷、免費的污染物接收服務。目前,日接收船舶污水78立方米,生活垃圾700公斤。
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我們將堅持‘兩山’理念,探索更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著力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馬鞍山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朱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