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仿佛也到了紅船上,身臨其境地參與了那一重大歷史時刻。”4月21日上午,雨山區采石街道陳家村石船小學的庾元好等16名學生在老師和村黨員志愿者的陪同下來到翠湖社區,在該社區VR體驗館,通過VR黨史教育課件“來到”中共一大會場,并操作手柄隨劇情感受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莊嚴時刻。
“非常感謝陳家村和翠湖社區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們的黨史教育課上得這么生動有趣。”石船小學校長陶敏說,該校注重厚植青少年的愛黨愛國情懷,但苦于條件有限,孩子們總是理解和感受得不夠深刻。陳家村村“兩委”了解到翠湖社區有VR黨史教育課件后,積極牽線搭橋并幫助解決了車輛等問題,促成了此次“青少年黨史教育現場課”。“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我們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我們一定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做新時代的好少年!”VR課后,意猶未盡的少年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隨著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為民辦實事的熱潮涌向了陳家村的各個角落,村“兩委”積極推進各項民生工程實施,讓政策福利更好地惠及村民;黨員志愿者“隨叫隨到”,幫助有需要的村民解決各項難題;網格員“不叫也到”,走訪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為他們送去貼心的服務。
村民胡成業在上班路上不幸被工程車輛碰傷,好在經過治療后恢復了健康。但因為賠償問題,胡成業和車主一直未達成一致意見。“在我們陳家村,村民有事第一時間就是想到找村干部!”胡成業說,村干部秦立冬在了解到自己的訴求后,聯系、請教了律師、司法所專業人員,并積極與肇事方協調,成功達成了調解協議。
曹先枝奶奶老伴因摔跤不能行走,網格員孫思及時聯系區殘聯,為老人申請了免費的助殘輪椅;獨居老人張奶奶突發疾病,所幸村干部王平上門走訪時及時發現,將老人送到醫院救治;村民葛大姐患有精神疾病,村“兩委”干部積極協助其家人將其送往醫院治療;個別村民對改水改廁不理解,不愿意配合,老黨員賈言蘭主動上門宣傳講解,終于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陳家村黨員干部通過為民辦實事在政府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為民辦實事,永遠在路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為民辦實事、解難題貫穿于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通過上門走訪傾聽村民心聲,多發現問題,并舉一反三、對癥下藥著力解決問題。”陳家村黨委書記徐先斌表示,將帶領村“兩委”班子和黨員干部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實際行動,讓村民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短評:
中國進入新時代,對鄉村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需要不斷推進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無疑是實現鄉村有效治理的最優解。陳家村通過以“心”換“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切實為村民解決實際難題,獲得了村民們的“點贊”,也體現了黨員干部的為民情懷。
對很多農民來說,“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把黨旗插在為民辦實事的最前沿,讓鄉村治理的有效實踐為村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治理有效”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持續提供堅實支撐,不斷激活鄉村主體的創新力量,為鄉村發展凝聚合力。
鑄“力”行動·融媒體大練兵活動第五采訪組
記者 張令琪 邵紀明 余萍
見習記者 張夢婷 通訊員 何玲玲 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