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午時分,百峰村村民大食堂里響起了熱鬧的鑼鼓聲,原來村里的采茶燈劇團正緊鑼密鼓地在排練。當天排練的戲是《草橋結拜》,是采茶燈《梁祝》中的一幕,將于“五一”期間在鄉村大舞臺演出。

今年78歲的徐訓發老先生是劇團的負責人,家住向山的他每周都會騎電瓶車回村里參加排練。“我12歲開始接觸采茶燈,祖輩請了松塘的兩位老師來教我們,從此就開始登臺表演。”徐訓發告訴記者,雖然一直會唱,但是也斷了幾十年,直到2018年百峰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齊道貴專門來找他,這才把停演了半個世紀的采茶燈又重新發掘了出來。

從接到任務算起,徐訓發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和劇團團員們一起邊演邊改,手寫唱詞一百余頁,目前已經復原了16部劇。“這些唱詞我原以為自己都忘了,可是一唱到嘴邊,一句跟著一句,又都從記憶里一點一點回想起來了。”徐訓發說。

“我們老輩人幾乎人人會唱幾句,現在年輕人對這個幾乎不了解。”徐訓發介紹說,王月鳳、林莉是他帶的兩名年輕徒弟,現在也能登臺表演幾個劇目。“徐老師來找我,覺得我有這個條件,我就想來試試。”嫁到百峰村的媳婦王月鳳雖是兩個孩子的媽,但一換上戲服唱起戲來,也是像模像樣。

“聽說英臺上杭城,嫂嫂有話要說明,走前來把禮敬,兒有話說給爹爹聽……”臺上唱得認真,臺下徐訓發聽得仔細。一曲罷,徐訓發還對他們的一些唱段進行了個別糾正,并做了示范。“再來一段!再來一段!”聽說排練要結束了,圍觀的村里人還意猶未盡,久久不愿散去。

據了解,采茶燈屬太平腔,有梁祝、蘭橋、點大麥、三戲牡丹等大劇,在民間有“昆曲的鼻祖”之稱。目前,該劇正在申報市級非遺。

鑄“力”行動·融媒體大練兵活動第四采訪組
文圖/記者 黃瑩 盛李銳 蔣雯
見習記者 胡越 通訊員 徐光飛 沈麗 葛子陽
[編輯:
吳曲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