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為底,白云作畫。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天氣晴好,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欣賞城市春日美景。“春天的馬鞍山,是我最想拍攝的對象!”攝影愛好者陶建手持相機,將一片片“高顏值”藍天“定格”。
“馬鞍山藍”屢屢刷屏,市民由衷點贊,這正是我市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我市全面落實國家決策部署,持續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強力推進藍天保衛戰,不僅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讓人民群眾收獲了沉甸甸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拓寬了一道“發展高速”,讓企業在逐綠發展、破浪前行。
在中國寶武馬鋼股份煉鐵總廠燒結分廠中控室里,技術人員正實時監控煙氣排放。“中國寶武投資2.6億元,對馬鋼煉鐵總廠兩臺燒結機進行煙氣超低排放改造,通過改造后這三個月的運行結果來看,目前已達到國家超低排放的要求。”中國寶武馬鋼股份煉鐵總廠燒結分廠主任彭為新表示。
與此同時,熱電總廠老區煤場進行了全封閉改造、熱電總廠取料機進行封閉處理,配套相關排水、消防、抑塵、監控等設施……一項項舉措使曾經的老區煤場環境發生了徹底變化,不僅揚塵污染大大減少,還可為料場減少因揚塵造成的物料經濟損失,預計每年達230噸。
加快推進馬鋼超低排放改造只是我市逐夢藍天白云,開展源頭治理的一個縮影。
為加強空氣質量管控,我市出臺《馬鞍山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細則》,以“五控”為抓手,重點瞄準燃煤廢氣、工業廢氣、車輛尾氣、城市揚塵、焚燒廢氣五大領域,全面實施綜合整治,多措并舉打出“組合拳”,著力提升空氣質量。
重點“控煤”——細化攻堅任務,強力推進保障。完成大氣治理項目664個,并在全省首個完成每小時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工作。
全面“控氣”——壓茬專項推進,行業各個突破。去年10月1日,全面完成我市水泥企業(熟料生產線)提標改造。持續穩定推進馬鋼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有效“控車”——強化末端治理,分類規范治理。扎實開展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累計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貨車818輛,編碼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2762輛,淘汰黃標車、老舊車5586輛;
現場“控塵”——實時監測環境,精準抑制揚塵。整治運輸施工作業揚塵污染,提高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沖洗、灑水和保潔頻率,大幅降低城市揚塵排放量和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
網格“控燒”——保持高壓態勢,做好風險防控。我市常態化推進秸稈禁燒工作,嚴格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按日發布全市秸稈焚燒火點情況。2020年全年秸稈禁燒工作保持零火點。
向發展要藍天,向藍天要空間。
為了實現大氣環境監管“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我市還引入雷達掃描、車載走航、大氣網格化監測平臺、在線監測無人機、VOCs自動監測站多項“黑科技”手段,織起一張污染防治的“天羅地網”。
硬核舉措立竿見影,馬鞍山的空氣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的統計數據給出了生動“注腳”——到2020年底,我市PM2.5平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3%;PM10平均濃度5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88.3%,同比上升17.6個百分點,較2019年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空氣質量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2020年,全市累計收獲323個優良天。
馬鞍山的藍天,印在眼底;馬鞍山的白云,仰望即見;馬鞍山的清新,飄在四季。藍天連著幸福感,這兒正等著你,用雙眼見證,用肺腑深吸。
下一個周末,我們一起再出發!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