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owmae"><xmp id="owmae">
  • 您的位置: 馬鞍山新聞網 > 要聞 > 正文

    人下鄉,技落地,提升農業競爭力

    2021-04-06 12:58:16 來源:安徽新聞網-安徽日報

    破解各類技術難題506項,獲國家級發明專利579項,這是“十三五”安徽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交出的亮麗成績單。“十三五”期間,我省在“十二五”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架構的基礎上,調整優化了水稻、小麥、玉米、油棉、蔬菜、茶葉等16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團隊,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核心任務,聚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三大目標,積極調整創新方向,把握創新重點,強化聯合攻關,展開試驗示范,有效提升了自主創新能力和轉化應用能力,為保障我省糧食連年豐產、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持續增收作出了突出貢獻。

    圍繞產業瓶頸 引領科技創新

    5年來,技術體系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緊緊圍繞產業瓶頸問題,積極開展品種選育、技術栽培、動物繁育、疾病防控等方面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發集成,在重大技術突破方面通過技術體系或與其他項目合作取得173項重大成果。建立完善小麥穗發芽鑒定平臺并擬定鑒定技術標準,有力推動全省乃至全國抗穗發芽種質創制與新品種選育;開展小麥赤霉病發生規律等基礎性研究,為病害精準預測和科學防控提供了依據;突破黃鱔、光唇魚等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解決了漁業苗種短缺問題,實現規模化養殖;創建水稻氮高效品種篩選技術體系和氮利用率高、抗逆性強、恢復譜廣的強優勢恢復系,促進全省水稻產業提質增效。果樹技術體系在國際上率先破譯石榴基因組遺傳密碼、茶葉技術體系成功解密中國種茶樹全基因組和茶樹種品種分子指紋圖譜等技術的重大突破,有效提升了我省農業科技在全國影響力。

    “十三五”期間,省產業技術體系針對制約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組織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協同攻關,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瓶頸問題159項。水稻技術體系有效解決了制約雜交水稻制種產量、水稻優質豐產協同、稻麥周年綠色增效、雙季稻北緣區再生稻光溫資源利用等關鍵技術瓶頸,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全省水稻連年豐收提供了重要保障。小麥技術體系圍繞秸稈還田“質量不高”技術瓶頸問題,研制出“高茬還田施肥開溝高畦播種一體機”、“新型旋耕智控施肥播種機”等農機農藝配套技術創新,有效降低麥田漬害,提高稻茬麥秸稈還田質量。蔬菜技術體系升級換代品種選育,選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具有突破性瓜菜新品種,完成主產區中小型西瓜、番茄、辣椒等品種更新換代。目前,小型西瓜品種在全省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

    選育優質品種 實現提質增效

    加強優勢農產品新品種培育、研發集成節本增效技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穩步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是近年來安徽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工作的重點。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技術體系共引進優質種質資源2.5萬份,培育、集成、篩選了一大批新品種、新技術、新品系。新品種選育注重增產增效并重。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創新研發出一批綠色環保、節本增效的產業新品種和農業新技術。小麥技術體系選育的51個新品種,2020年種植面積已達418萬畝,按畝增產節本50元計,創社會效益2.09億元,為我省小麥提質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生豬技術體系選育出“抗腹瀉皖南黑豬”、“高繁殖力圩豬”“高瘦肉率定遠豬”等6個優質特色地方豬專門化品系,篩選出“杜皖、杜圩、巴六”等配套雜交組合5個,選育出高性能瘦肉型父系種豬4個,新品種(系)示范推廣規模達500萬頭,性能效益超過50億元,有效提高了我省生豬良種覆蓋率。蔬菜技術體系培育瓜菜新品種130個均通過省級以上鑒定/認定,大部分品種均已升級換代。如“冬椒1號”、“好農11號”等品種,種株型緊湊、早熟性好、抗病毒、防疫病且產量高,畝均效益增加1500元左右。

    聚焦水稻、小麥、玉米、果蔬等主要糧食作物,技術體系加強技術熟化配套與系統集成,按照先進性、經濟性和可操作性相統一的標準,形成綜合解決方案和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模式,推動我省農業實現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循環式發展。小麥技術體系制定沿江沿淮地區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4項,2020年示范區高產田實收畝產549.7公斤,單產提高10%以上,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提高5%以上,經濟效益提升10%以上。蔬菜技術體系集成瓜菜高效栽培技術126項,制定省級地方標準96項,行業標準10項。在設施果菜上集成選用優質高產、抗病抗逆的新品種+集約化育苗+土壤修復技術+全生育期水肥調控技術+全程綠色防控技術等技術,使產品增產提質、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水產技術體系集成示范稻田小龍蝦繁養分離技術、小龍蝦病害防控技術等新技術55項,集成推廣稻蝦連作、稻鱉共生、稻鰍共生、魚菜共生等新模式23項,新技術、新模式示范推廣面積420萬畝,新增經濟效益15億元以上。

    推廣先進技術 促進農民增收

    “十三五”是我省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技術體系始終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產業為導向,圍繞降低成本、轉變生產方式、促進科技扶貧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有力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以技術培訓、技術推廣為抓手,在優質小麥、水稻、玉米等產業規模化超高產栽培、良種繁育訂單生產促進當地農民增產增收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種植業方面注重研發高產多抗品種,探索智能化管理,節肥節藥,實施搶墑早播;養殖業方面采取強化節能減排、降低勞動強度、減少用工成本等多種形式,大幅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生產節本增效。油菜棉花技術體系研發“優質油菜輕簡化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選育優質種子、簡化管理環節,每畝節約用工成本200元以上,節約育苗成本30元左右。水產技術體系研發的新型動保“穩水11”、“優力克”、“健蝦安”等產品,減少養殖投入,降低生產成本,節本增效達10%-15%。

    加大驅動創新,適應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快轉變生產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發展道路。“十三五”期間,各技術體系主動與涉農企業、經營主體對接,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通過科技、金融等多種途徑,建立技術合作聯盟、經營聯合社等生產機制,扶持品牌(專用)基地,挖掘種養結合、休閑觀光、生態保護等功能,提高產業整體經濟效益。小麥技術體系建立釀酒專用品牌糧食基地20萬畝,對引領地方專用糧食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油菜棉花技術體系積極開展油菜花設計,拓展鄉村旅游,僅望江縣8萬畝景觀油菜實現旅游收入4.3億元,畝均拉動收入達5375元,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五年來,技術體系共建立試驗示范基地1000個,示范推廣新品種1312個、新技術790多項,培訓新型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和技術骨干1.1億多人次,有效確保了科研成果快速轉化和大面積“落地生根”。

    (本網記者 汪永安)

    [編輯: 邵國權 ]
    分享到:
    相關新聞
    回到首頁
    99ri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综合给合狠狠狠,在线观看视频亚洲,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 <bdo id="owmae"><xmp id="owmae">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69堂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jlzz奶水太多奶水太多| 麻豆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伦理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影院域名|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老扒夜夜春宵粗大好爽aa毛片| 欧美videosex性欧美成人|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99re5久久在热线播放| 欧美黄色xxx|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少妇|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99热国产精品| 粉色视频下载观看视频| 大学生美女特级毛片|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4444www免费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看片| 好男人社区神马在线观看www|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99heicom视频|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 中国老头和老头gay视频ha| 男人天堂官方网站|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美女脱下裤子让男人捅|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